第44部分(第2/4 页)
还不是为大家出行方便,是对大家支持他家的回报。是一种善举,所以要像北边一样当做自己的事来做。必须过路的地方,即使占用了他的地,也得让出来,决不允许刁民从中阻拦,滋事。听明白了没有?”
众人:“听明白了。”
这时南边走马镇的镇长说,从走马镇到铜罐驿已经有一条大路,现在只差虎溪到走马镇这一段了。
管世敦:“这段才十六七里,我立即派人去查勘一下道路的走向,在大忙完后即调人开工修路。”
田大人:“我该说的说了。你们回去吧。”
众人:“大人莅临敝乡里,年前想请列位大人吃个年饭。”
田大人:“沿去年的例吧!”
众人:“谢谢大人。”
与此同时,管世敦也在招几个长工管事开会,布置查勘合州和涪州遗弃果树的事,要求明天去合州,三十赶回来过年,初三再出工,大年再回来,开年后去涪州沿长江各县。二月上旬查勘完,二月初,贵州民工就来了,先移合州。这些事去年就做过了。完全一样,先栽树,后修路。天热了再改坡。你马上去通知人,除了生活支出外。我每天每人给二十个钱的奖励。
接着他把余化龙叫到正厅,说道:
“大表叔。想麻烦你一件事,道台大人将合州、涪州两州的遗弃果树给了我们,并在青木关北边给了山包,你正月初三带几个人去找我世衡大哥,让他通知去年移树的短工二月初再来移树,再增加一百人,时间会干到下半年,同时你去给我爷爷婆婆坟前烧点纸,上个香,并把三哥世臣喊来,爹妈要见他,连三嫂和两个侄儿一起来。你带些钱,路上好用,有可能的话去看看知县高大人,请他来重庆看看。这回如是大哥带人来,就请大嫂一并来休息,并看看他的父母龙会长夫妇。”
余化龙:“谢谢侄少爷!”
他突然想到还有事未吩咐完,又将三个长工管事喊来说道:“青木关北面山包的占用,田大人已通知了北边乡里尊长,亦是从明天起,全部在家的长年上山挖坑,打窝子、施底肥,带上干粮和水,路远,中午就不回来了,我们赶早不赶迟,与你们外出的一样,每天奖励二十个钱,同样是三十回来,初三又出去。”
第二天,管世敦与三个长工管事骑马北行,具体查看青木关北边缙云山下的土地和山头,发现本身就有一条直通北碚的大路,很宽平,完全可以走马车,走了两个时辰就到北碚,一共有三十几个山头,在缙云山脚到山头之间皆有约一里宽的距离,这些都属管家的地了,这可是几千亩土地,将这些土地整理出来,就可腾出种粮食的山包,而且这些地方有遗弃的住房很多,于是他更改了计划,再增加贵州民工的数量,将这些土地重新开垦出来,原有的减少五个山头,用来移植果树,而且先栽这边,他把他的想法与长工管事商量,这几千亩地并非未垦殖的荒地,而本身原来就是耕地。
于是他们返回时,有意走里面山脚的路,仔细的看了这些土地,其地土质好,而且厚,水源也丰富,他们仔细的估了亩数,一处处的相加,约一万亩左右,走在中途,发现一条上山的道路,世敦说:“走,到山上去看看”。一到山上一看,仍是一个槽谷,这条路穿过槽谷往西去了,一会儿来了几个人,好像是一家人,世敦走过去向他们打听槽谷的情况。
“大哥,是这一带的人吧?”
中年人:“是那边山脚的。”
管世敦:“这个槽谷有多长?叫什么名字?”
中年人:“没走过,听说有十几里,没听说过叫什么槽,只是往北走,有个大草坝叫大鹿池,可能有个水凼吧。”
管世敦:“谢谢大哥,告辞!”
转过一个狭窄的山口,眼前有个略有起伏的大草坝,方圆近千亩,中间一个二三十亩的水池。他们再往北走,绕过一个山嘴一个更大更长的略有起伏的草坝,展现在面前,约两千多亩。中间低处为一百亩天然水凼,再往前走。便被山挡住了。管世敦大喜,这是一个天然的牧场。他向三个管事:“你们说,这种草场可用来干啥子?”
管事李洪顺:“开垦出来种粮食好得很。”
管事张再兴:“我说呀种一片果林偷都没人呢偷。”
管事毛老五:“老板的意思难道是养鹿?”
管世敦:“都不是,我是想用来养肉牛,让重庆府的人吃上牛肉,这是巴县地,田大人做得了主。”
毛管事:“我们怎么没想到这一点,喂牛看都不用看,一年上来一回,可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