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部分(第4/4 页)
上顶层的望楼上观景,站在望楼上,满园美景尽收眼底,侧身一看,锦官城里里外外皆在视线之内,往东看,嘉陵江似乎就在楼下流过,往南看,南充城在十里之外,人烟熙攘,车水马龙。
刘芳指着前面说道:“刘大人,你看西面那相连的三座山,我的酒坊便在中间那座最高的尖顶山下面,南面的西山,北面的栖乐山,便是五千栋避暑小楼和十万亩果园所在。山的东面是一片旷野,便是五万亩高粱地和万头养猪场,还是那种模式,地种高粱,高粱酿酒,酒糟喂猪,猪粪肥地,产出的是酒与肉。”
刘大人在阁楼的太师椅上坐下来,下人端来茶水和水果。
刘大人:“刘芳,你说实话,对川中的开发你基本上实现了,共花了多少钱?”
刘芳:“大约一百万两,可能还多一点。”
刘大人:“几年能收回成本?”
刘芳:“刘大人,今年收回还大有赚头。”
刘大人:“这太神奇了吧!”
刘芳:“就以二百五十万亩双季稻来算,以亩产八百斤,共得谷二亿斤,以每斤七个钱计,得十四亿钱,合一百四十万,这已赚了四十万了,加上买肉牛与耕牛,酒、水果、丝织品等,二十万两的收入是有的,这就是净赚的,同时避暑小楼也赚了。”
刘大人:“账是这样的,但我们又有谁能一下拿得出一百万两的投入,只有你们管家,以某种意义上讲,我是沾了你们的光。”
刘芳:“刘大人言重了,应是我们管家沾了刘大人的光,如果刘大人不同意我们在川西、川中开发,我们能在川中今年赚六十万,加上川西赚一百万吗!”
刘大人:“刘芳,我说的是,如果不是你们管家大手笔的开发,迅速改变四川面貌,仍是原来的老样子,前任的昨天,就是我的明天。最好的结局就是告老还乡了,我是从这个意义上讲是我沾了你的光。”
第二天刘大人在刘芳、吴敬清、万伯谦等人陪同下参观了西山、栖乐山的避暑小楼群和十万亩果园,看了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