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部分(第2/4 页)
由于有大量酒糟喂猪,我准备在这里建个大养猪场,争取年产肉猪一万头。这件事在建酒厂时同时进行,我将在荣昌进种猪和子猪,架子猪,猪粪用来浇树和肥田。”
万大人:“刘大人,你的肉猪一出栏,南充猪的价就要跌,百姓就受实惠了。”
吴大人:“刘大人有庞大的产业,并不缺钱,他的举措多半都是为百姓的。”
刘芳:“马上要备耕,关冬水田了,今天土地定了,我各片抽点人来把这里的地整出来,各处的房子也建好了,多数喂上了猪,我要抽十个建房队伍,集中兴建这里的房子。”
说干就干,十几个建房队搜罗了附近几十里的废旧院落、猪圈。在山脚,建起了一个可容千五百人的村子,在东边地边上建起了可养万头猪的养猪场,刘芳为此付出了一千两银子的代价。
他带上木工邦的几个匠师,专门回青木关一趟参观酒坊的房屋和制酒工具,匠师们十分认真记了尺寸,画了草图,由于南充的坊址大一倍,因此,建了十个坊间,制作了十套设备,并在长工中新招了一百徒弟在青木关培训。
同时各县抽一百人,集中垦植了这五万亩,修复了水渠,因为中间有条小河,刘芳特别下令在小河上修了个很厚的石坝,中间安上闸门,提高水位,以便将河水引入田土之中,实现自流灌溉。
最后暂时留了一百人种菜,一百人随她走水路,在泸州,进入一条小河到达荣昌,买了各种类型的猪五百头,其中种公猪十头,母猪一百头,子猪一百头,架子猪三百头,先寄养在重庆随着蔬菜的逐渐长出,三个月内全部回到南充。同时又抽的一千老长工也到了尖顶山下的村落之中,其中饲养猪的五十名媳妇、姑娘则在养猪场饲养猪,东方则包了顺庆几个大县的米麦坊的麦麸、米糠作为猪饲料。
刘芳让在京师的正瑜从粮食邦中打听到高粱品种中最好的是东北,南边最好的是湖北荆州。于是专门让岳雷派人买了五万斤高粱用无极舰运回来,并让在沙市虿船上的管事也买了五万斤高粱种回南充。刘芳打听到苏扬二州一带所产果酒最著名。于是让正玺与该酒坊联系从缙云春酒坊派出四人付以重金进行学习。
腊月间,从合州等地调来的双季稻种子。很快运抵各片,在老移民的带领下,纷纷准备育秧,初五刚过各片纷纷犁耙第二遍,并施淡肥,一月底,普遍进入插秧,到二月底全部栽插完毕,半个月后全部返青。长势喜人,又追第二次肥,促进秧子迅速生长。
调往成都五百年轻人回来三百,另加两百熟练的匠人,在建成的作坊中正安装调式各种纺织机,操丝的设备简单,从新收的春蚕开始试缫。
高粱地整地时便平整了地,春节前便放掉冬水,犁了头遍。年初五刚过便犁第二遍和育高粱秧,以及起垅,二月中旬,高粱苗已长半尺高了。便开始栽高粱,五万亩中,东北高粱与荆州高粱各占一半。四月下旬早高粱便开始含苞抽穗,越来越显出东北高粱比荆州高粱好。同时又开始育迟高粱苗。
果树也长势喜人,由于栽树时间充足。坑挖的大而深,在秋末便栽好,又追施了肥,因此开春后多数都开了花,挂了果,首批桃李下来送到吴大人和万大人手中,请两位大人尝新,感觉很好,水果开始投入市场。官绅百姓皆觉满意。刘芳特别规定,果园的果树来自顺庆各县,因为要优先供应顺庆各县的水果小贩。
时近十月,一切皆进入正轨,刘芳又把正仕、芙蓉调到南充来,让他带着东方准备栖乐山避暑小楼的修建,他们两个修过秦淮河的避暑小楼,有经验了,他们带着四个侍卫,住在山下修好的大屋中,仔细勘察了栖乐山的第二台第三台,共有四万亩,参照江宁的两层中式小楼样式,在林中布了五千二百二十栋的点,并勾画了详细的分布图,包括道路和五十个购物的商店,经刘芳审查修改后,便开始找木工邦招标承建,八县木工邦中标,仍以每栋十八两包工包料分包下去,要求明年三月底完工。
考虑到顺庆府各县的购买力,芙蓉在江陵避暑小楼基础上对房子进行修改,每栋只上下共六间,售价每栋二百两。在二月底开始在顺庆府各县预销售,并在南充西门有四轮马车接送看房,除了保留的二十栋得快销售一空,只卖出一百零二万四千两,净赚九十万两,与开发川中的直接支出持平,顺庆的府县主官皆得到一栋。四月份便有人陆续搬进避暑了,五十个购物商店的生意也逐渐兴隆,招聘的管理人员也很得力,脑袋聪明的东方,又盯上了风光秀丽的、嘉陵江环绕而过的青居山,准备打造成集休闲、游览、避暑为一体的胜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