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部分(第3/4 页)
,但路不好走,骑马要走一天,极其隐秘。”
黄天骥:“四老板、四夫人,还有个地方也不错,叫弥陀山,紧靠华蓥山主峰,但稍矮一点,过去说山上有七十二座庙,殿堂密布,住房有的是,关键是弥陀山下面是四处悬崖,一条上山的路通到山门,山门下是悬崖。山门外三丈远有一个山头,山门这边有座吊桥,放过去,朝山进香的就从桥上过来,扯起吊桥,任谁也过不来。”
管世敦:‘这些庙子还有和尚没有?”
黄天骥:“两朝交替,四川连人都没有了,和尚早跑光了。”
刘芳:“这到是安顿非农作人员的好地方,问题是那个吊桥还能不能用?“黄天骥:“能用,去年过年回去,还听说有人从桥上过去烧香呢!当然为保险起见,造个新木桥,甚至铁桥都不难。“管世敦:“你说的这两个地方现属哪个县?”
黄天骐:“都属邻水县。”
管世敦:“有牧马的地方吗?我不可能把我们的马给吴三桂叛军。”
黄天骐:“华蓥山主峰之北的山脊上有个也叫天池的地方,南北长五里,东西宽三里,有一个草场,中间有一供马饮用的天池,比官马场小得多,暂时养养是可以的。”
黄天骥:“哥,那地我才去过,你说的东西宽,南北长是人们的估计,我觉得实际上不只这个数,可能大得多。”
管世敦:“长顺,你安排两个人人去官马场替他两兄弟看一下,明天我们五人上华蓥山考察这三处地方。”
王长顺:“是!”
翌日晨,五人在管世敦的住处集中,黄天骐道:“我们先沿华蓥山山顶北上,直扑天池。然后折往南,到弥陀山,晚上住那里。”
黄天骐一马当先,管世敦紧随其后,再后是刘芳,王长顺和黄天骥带着行李和吃的。管世敦腰插单刀,刘芳鞍挂箭菔,箭,内插弓弩和羽箭,其他三人皆执镔铁长枪。
管世敦:“刘芳,你什么时候弄了只弓弩的,会射吗?”
刘芳:“人家不让我们过太平的日子,我不得不做点准备,至于会与不会,到时就知道了。”
接近中午时越过主峰,未时中便到达天池,和缙云山上的大天池差不多,大家骑马南北走了整整有八里,再东西宽走了一下,有六里,约相当于官马场的一半。比大鹿池隐蔽得多,而且呈葫芦形。北边还有个小坝,正好养名马。天池的水也好。
大家看完便折回主峰,从主峰南面。绕到弥陀山山门处,还见有人烧香后下山,于是五人中四人先走过去,然后让桃花马过去,再后是其它马一一过去,骑着马慢慢上山,的确是寺庙重重,殿堂罗列,房屋数百间。造船、酿酒、制盐及酒楼工作人员来都住得下。在山顶选了两间干净的厢房住下。
第二天下山后折向东南,两个时辰后,便到达天梭槽北口,沿着沟底,穿行于密林之间,不时一些荒芜的梯田露了出来。黄天骐说:‘听老一辈的人讲,当时蒙古兵南下时,合州东南几县百姓逃到此处避难,开垦梯田自食。官府驻在纱帽山上。通知百姓,一旦蒙古兵进到槽内,百姓就集中到纱帽山抗击。就这样,一直住了几十年。元兵也没有找进来。“上纱帽山的石板路反而比在林中中好走,人拉着马尾很轻松地上到山顶,山顶上还有许多房子。都是当年留下的,有水塘。还有不少稻田、坡土,皆隐于树丛之中。
一行人从南口而出。所谓南口,则是一条一线天似的通道,在丛林密布下,很难看出中间有一条路,沿着这条路南行半个时辰,便从林间小路中折向西行,傍晚便从东山回到官马场。第二天世敦夫妇回到青木关。
康熙十二年十月,吴三桂召集心腹幕僚和亲信将领分析南方各省的情况。
幕僚长:“从通政司得到的消息,我平西王国周围的督抚总兵等大员皆成了我们的亲密的朋友,我们有精锐的军队五十万,足以打败康熙小儿的军队了,正好趁他兵力分散,我大军一鼓而下,先占四川,再占陕西。东面耿王爷的则进军湖广,尚王爷则挥师浙江,然后三路大军会师中原,直捣京师。”
幕僚甲:“通过几年的友好结交,朝中大员多数都成了支持我们的朋友,世子在京师的活动很有成效。康熙小儿的主撤派只是少数,在朝中朋友们的帮助下,南方各省督抚将军等皆由支持我们的朋友执掌,形势对我们十分有利,应急速发兵北上,机不可失啊!”
幕僚乙:“康熙小儿面对不利的形势,也没有睡觉,他将他姐夫傅联璧任为护卫亲军头领,和京师九门提督,让纳兰进入兵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