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1/4 页)
当菜和肉馅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时,一道美味的猪肉韭菜饺子馅出炉了。
“来,尝尝甜咸。”刑氏用食指挑着一点肉馅送到了三个孩子的嘴边。这是孩子们天生就有的权力,只有他们才有权力在饺子没有做好时尝甜咸。
雪梅伸出舌头抵了抵,抿嘴直笑,“娘的手艺老好,甜咸正合适!”
刑氏啐了她一口,“就你小嘴甜……”
灶房里传出幸福的欢笑声。
------
《明史·食货二》:“於是户部定:钞一锭,折米一石;金一两,十石;银一两,二石。”明代一石约等于现在的94。4公斤。
明朝物价换算办法:我这里今年的超市大米最普通的散装米,3。5元一斤。
2*94。4*2*3。5=元人民币。为方便换算,一两银子相当于人民币1330元。
第29章 巧送饺子
饺子馅盘好后,几人将两个长条凳摆在了灶房中间,在上面铺了案板,围坐在一起。
这时,段氏拿了剁肉的刀背,将大骨头给使劲的砍开,露出里面红红的骨髓,在一个灶上添了满满一锅水,下面添了柴火,炖大骨头汤。
饺子皮是高粱面,里面掺上了几把白面。高粱面属于中原地区老百姓们经常食用的面粉之一,不仅因为它价格便宜,更因为它顶饱。贫苦人家如果吃白面估计要吃两碗,吃高粱则是只需要一碗既可。
为了照顾病中的刘承贵,刑氏还提议段氏活了半碗的白面,单独给刘承贵,他现在行动不便要一直卧床,免得吃了高粱便秘。
灶房里的几个人,说说笑笑的,手脚麻利的包饺子。敬民不会包,可是不舍得离开,盯着圆锅拍上的饺子慢慢增加,不停的吞咽着喉节。
雪梅看得忍俊不禁,笑道:“哥,你那口水都快滴到锅里去了。”
敬民大窘,往嘴角擦了擦,看到灶房里的人都在笑他,垂头溜到了外面,在墙上挂着的蒜辫中扯了两骨辘蒜,蹲在墙角剥了起来。
一会,饺子下锅煮好,便端到了堂屋里,喊了刘承志出来吃饭,段氏又将用白面包的饺子给刘承贵下了一大碗,挑出来几个放在了刘承志和敬民的碗里。
刑氏看了看,没有说话。在老刘家,男人比女人吃的好,这是没有任何人有异议的。
刘承志坐在上首,看了看桌上的饺子,微微点了点头。
依稀记得小时候,在京里跟着当时还不是李尚书的老爷时,那时家里是天天都有好东西吃的,后来,爹娘辞了工回到了家乡,也能吃到好东西。就是十几年前开始,家里的情况急转而下,连吃顿肉都变成了奢侈的事情。
“给你们爷奶送过去了吗?”看到雪梅和敬民准备端起饺子吃,突然问道。
桌子上的人互视了一眼,都没有说话。
刑氏眼中闪过一道不满的光芒,张了张嘴准备开口说话,雪梅抢着接过话头道:“爹,看你说的,我们忘了谁也不能忘爷奶啊?我娘和我婶早就给爷奶包好了,一会我们吃完了饭就往那边送。”
刘承志满意的点点头,认真的看着三个孩子,“你们爷奶不管到啥时都是你们爷奶,你们要是真心想孝敬我们,就得……”说到了这里,突然想起了这顿饭还是三个孩子挖爬扎换回来孝敬他们的,便尴尬的垂下头。
“爹,您尝尝这蒜泥,这是我哥榷的哩。”雪梅笑着将一小碟子蒜泥推到了刘承志面前。
“好,开饭。”
听到这句话,敬民和丽质立刻眉开眼笑的拿起筷子,将饺子往蒜泥里沾了沾,小心翼翼的放进了嘴里。
刚刚出锅的饺子带着那么一股子筋道劲,咬上一口,肉香和韭菜特有的香味直冲到脑子里,让久已不知肉味的刘家人幸福的想哭。
“真好吃……”敬民满足的叹口气,又挟了一个饺子。
刘承志半是欣慰半是惭愧,敬民长这么大,吃过饺子的次数屈指可数。嫁出去的明珠更不用说了,吃饺子的时候从来都轮不到她。想到自己没本事,没给儿女们闯下一份厚实的家业,就觉得心里一阵阵酸楚,喷香的饺子吃在嘴里也变了味道。
雪梅看在眼中,和敬民使了个眼色,一起劝他道:“爹,一会吃了晚饭咱们一起去挖爬扎,等到挖几天,不就是能挣到钱了吗?再说我和哥也想好了,我们准备挖些中药卖给怀仁堂。说不定以后,咱家里的人吃饺子吃到看到饺子就烦呢。”
敬民也在一旁补充,说妹妹说的极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