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部分(第3/4 页)
为凝固不变,那么词汇就是不断发生变化并发展的。
在我们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社会生活正在发生着内容极为丰富的变化,这种变化必然反映到语言中,首先明显地反映到词汇上。许多新的词语适应需要而产生,许多旧有词语的意义也会发生改变。
《人民日报》最近有人提到“查词典的困惑”
,说是有些新词汇查不到。如:“市场经济”
、“关贸总协定”
、“集团公司”
、“信用卡”
,等等。有些旧词义有歧义,如“当铺”一词,一般词典都解释为“旧社会专门收取抵押品、放高利贷的店铺”。出现这种情形,其实是不奇怪的。因此可见,语言工作者整理现代汉语的词汇,编纂词典方面的工作,任何时候都不能一劳永逸。固然词典不能老出新的版本,但是为了出新的词典,词典工作者恐怕每月每天都有工作要做。他们必须经常进行工作,负起应尽的任务。这些任务也许可以概括起来说是,从社会中的语言事实出发,使符合于新的需要的词汇取得确定的形式,具有确定的含义,同时也按照现代汉语的发展规律对词语的规范化,对人民群众的语言实践起必要的指导作用。
大家可以看到,并不是一切在实际生活中出现的新词语都是有生命力的,有些只是一时被应用,并不能长期存在,有些会在和同样含义的词语的竞争中被淘汰。词语的兴起和死亡,竞争和淘汰,都是在实际生活中自发地进行的。所谓词
652
236胡绳文集
语的规范化,一般不能用行政命令的方式来实现,也不见得受科学研究的支配。但是我想,语言工作者如果掌握现代汉语的发展规律,善于观察语言实践的发展趋势,就能够用适当的方式,来保护那些应该存在的词语,促进一些不适合需要的词语的死亡和淘汰。那么,什么是适当的方式呢?当然词典的编纂是一种重要的方式,但词典已经是词语发展变化的成果的记录。我认为,语言工作者在现代汉语方面应该经常地研究语言的实践,并且通过舆论给词汇的发展变化以一定的导向。这样做的目的是更丰富现代汉语的表现力,促进现代汉语的规范化。
这里我想提出一个问题,就是外来语的引用问题。汉语自古以来就不断地吸收外来语以丰富自己,现代汉语中引用外来语更多。如“逻辑”
、“咖啡”
、“沙发”
、“卡车”
、“卡片”等等,已稳稳地成为现代汉语的词汇(这里说的外来语专指音译的而言)。
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现代有些外来语曾一度被使用,但后来被淘汰了。如“司的克”
、“淡巴菰”
、“德律风”
,更不用说“巴力门”
、“伯力玺天德”
,还有什么“布尔乔亚”
、“普罗列塔利亚”。它们在和同义的词,如“手杖”
、“烟草”
、“电话”等等的竞争中被淘汰了。根据现代汉语发展的已有的经验,似乎这样的情况是相当多的:对一个外来的新事物,先有一个译音的称呼,但在有了适当的意译的词语后,音译词终于被淘汰。当然,这不能说是一个普遍的规律,有些新事物一开始就有意译的称呼,有些音译的称呼在现代汉语中站稳了。
现在又似乎正在出现一种新的情况,即音译排斥意译的情况。
653
胡绳文集336
在社会中,“公共汽车”
、“出租汽车”可以说已成定说,但现在似乎“巴士”
、“的士”来势汹汹,大有取而代之之势。
而且北京还有“面的”的说法,即以所谓“面包车”作为出租汽车。对此,语言工作者、词典工作者应采取什么态度呢?
也许应该再看一下,如果“巴士”
、“的士”因其简练的优越性而取得胜利,恐怕我们只能承认它们。但是我想,“面的”
这样的词恐怕不能予以承认。还有“恤衫”之称也从广东传到了北京,而且还有“T恤”之说。以汉语的规律来说,“T恤”应该是不可取的。还有“卡拉OK”
,这个词语虽在部分人士中有异议,但已使用得极为普遍。如果我们承认它,可以收入词典,如果不赞成,它不会因词典不收而死亡,也不可能用行政命令取消它。最好的办法也许是想出一个代用的词语,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