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第3/4 页)
边叽叽喳喳,无非是要我及早地把那个海岛收回罢了。“
(这是指台湾)然后他讲第二件事:“另一件事,你们也知道,就是发动文化大革命。对这件事,拥护的人不多,反对的人不少。”
看来毛主席那时确实在病榻上对少数几个人讲过这样一段话。记录是否绝对准确,固然很难说,但恐怕是八九不离十吧。
毛主席在那时对“文化大革命”的看法,显然已不是那么绝对自信。但是他的看法和历史的定评,还是有很大的距离。对毛主席所说的两件事,历史的定评是:前一件事是改变中国的悲惨的、痛苦的命运,造福千秋万代的伟大胜利。
后一件事却是巨大的错误和巨大的失败。
毛泽东把“文化大革命”当作他一生中所做的两件大事中的一件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这件事确实极为浓重地带有他个人的印记。但是后人纵观毛泽东的一生,不能同意他自己所作的这个概括,不能同意把他的后半生概括为“文化大革命”这个巨大的错误。
毛泽东的前半生探索中国民主革命的道路,达到了完全
241
胡绳文集12
的胜利。他的后半生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的道路,却没有能够达到应该达到的目的。虽然在他的探索过程中,经历了许多曲折,并且造成了“文化大革命”这样严重的错误,但是历史不能忘记他首创进行这种探索的伟大功绩。
综合本文的论述,毛泽东一生是做了两件大事。
第一件大事是领导党和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
在中国的具体条件下,要战胜如此强大的敌人,中国革命不能沿袭别国的模式,而必须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独特的道路。毛泽东敢于和能够抵制从国际来的错误的影响,找到并坚持唯一能使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这才使他能够完成第一件大事。
第二件大事是在以带有中国特色的方法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以后,努力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毛泽东是这种探索的开创者。他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抗拒来自国外的强大影响和强大压力,从而发动并且坚持进行这种探索。所以毛泽东作为这种探索的开创者的历史功绩应当用最浓的笔墨记载在史册上。毛泽东没有能够亲眼看到这种探索开花结果,但在他的学生手里,能够抗拒任何风霜的花和果实已在中国的大地上繁茂地生长起来。
原载《人民日报》193年12月17日
242
22胡绳文集
对《毛泽东一生所做的两件大事》一文的几点说明
为这次学术研讨会我提供了一篇文章,题目是《毛泽东一生所做的两件大事》。
这篇文章已经在12月17日《人民日报》上发表了,篇幅也比较长,所以我现在不来念它。我假定同志们已经看过这篇文章,我希望得到同志们指正。现在我就这篇文章发表以后遇到的一些问题,简单地说几点意思。
第一点,这篇文章里引用了邓小平同志对毛主席评论的一句话:“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
(《邓小平文选(1975—1982)
》,303—304页)。
这句话如果再引用得全一点,是这样的:“毛主席一生中大部分时间是做了非常好的事情的,他多次从危机中把党和国家挽救过来。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这是在1980年说的话。小平同志在这以前两年,即1978年12月,也就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时候,还这样说:“回想在一九二七年革命失败以后,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的卓越领导,中国革命有极大的可能到现在还没有胜利,那样,中国各族人民就还处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之下,我们党还在黑暗中苦斗。所以说没有毛主
243
胡绳文集32
席就没有新中国。
这丝毫不是什么夸张“
(《邓小平文选(1975—1982)
》,138页)。小平同志讲的这两段话,可能引出一个问题来:中国革命的胜利是不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如果是历史的必然,和个别领导人的关系应当怎样看?有同志曾经和我议论过这个问题。我认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当然有深厚的历史社会基础,也可以说是有历史的必然性的。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