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1/4 页)
身侍清宫,心怀故国。
火烧少林寺后,更对清朝不满,于是辞官回乡,厕身道教。
陈近南与万云龙一道一僧,居住如此近,且志趣相投,蔡德忠等人的到来,更是增加了生力军。
于是他们决定成立一个足以号召天下的组织。
事前他们派出很多人马,分别到各省各县。
邀请各地反清力量的领导人物,集中一堂,共商大事。
这就有了洪门历史上著名的〃红花亭〃大结义之举,其时正是雍正十一年七月二十五日。
参加洪门首次聚义大会的首要人物,在文字上有记载的,除了万云龙、陈近南及〃前五祖〃蔡德忠等人之外,来自广东的有吴天佑、吴廷贵、洪大岁等;来自福建的有吴天成、方惠成、张敬之等;来自江西的有黄昌成、钟玉英等;明室遗臣及各地的反清志士,闻讯自动前来的有二千人之多。
〃红花亭〃聚义时刻为〃丑时〃,也就是夜半更深之时。
众人推选陈近南为〃香主〃。〃
红花亭〃聚义之后,香主陈近南就与大家一起策划进行反清的武装起义,先由洪门兄弟捐出钱财,毁家纾难者不计其数,集中财力物力后,他便派人分头到各地招兵买马,人员陆续集中于襄阳一带,清廷注意到此地民众有异动,因此也派重军集结于湖北省各主要城镇、要道。
同年八月二十一日,陈近南认为诸事就绪,于是发号施令,登坛点将,任命苏洪光为〃先锋〃,吴天佑等为〃中军〃,吴天成等为〃后卫〃。
他向北遥祭崇祯,然后挥军向湖北中心武汉进发。
进军之初攻下若干州县,到九月初接近武汉时,却遇上了八旗军,清将于成龙颇具大将之材,一经接触,洪军就被击败。
被奉为明王崇祯〃皇孙〃的朱洪竹在乱军中失踪,大将万云龙亦在战斗中战死。〃
香主〃陈近南命令撤军,沿途屡遭清军截击,残余力量,只好退入襄阳死守。
清军自然不会让他们有喘息的机会,他们立即开始攻城。
洪军虽败,士气犹存。
也许他们意识到襄阳肯定是他们可以坚守的最后一个阵地,再退一步,则欲退而无所退,于是他们在百姓的帮助下,死守此城竟达三月之久。
在此期间,清将屡次投书招降,但陈近南等洪门英雄绝不为之所动,而守城力量已达到再衰三竭的地步,伤患日众,粮草不继。
在这种情况下,陈近南召集紧急会议,决定将残余部队分成五股,分路突围,以保存仅有的力量。
倘能突围成功,各部分散到各地潜伏,待机建立洪门山头,作长期抗清之计。
五股人马在突围之前,陈近南留给大家一首诗,他让大家牢记在心,以备他日联系时使用。
这首诗就成为洪门史上最有名的一首诗:五人分开一首诗,身上洪英无人知。
此事传与众兄弟,后来相会团圆时。
自此之后,洪门组织转为地下发展,代代相传,据陈余祥的师傅说,广州的〃洪胜堂〃属于万云龙的遗部。
洪门组织经历过几百年的演变,组织形势、入堂仪式及口号暗语虽没有改变,但实际在行动上早已脱离了〃反清复明〃的性质,成了各自为政的纯黑社会组织。
陈余祥的师父从师祖手中接过〃洪胜堂〃的时候,在广州的洪门组织还有很多,都依靠贩卖军伙、走私鸦片、设赌局、开妓院等维持堂口所需的日常开销。
各个堂口同在一起,经营的也是同样的营生,这样难免有利害关系的冲突。
实际上,陈余祥的师父及上辈、上上辈的师祖们,谁也没有逃脱过江湖恩怨,整生都是在打打杀杀中度过。
万云飞一生英勇,练得一身使暗器的绝技,江湖上提起〃飞镖万云飞〃没有不谈之变色的,不知有多少身手不凡的好汉死在他的手下,谁想到了暮年,随着手枪、炸弹之类涌入黑道,特别是军阀势力的介入,使他产生了厌倦江湖风浪的念头。
细想起来,并非是他怕死,而是经历风险太多,突然产生了对平静生活的渴望与向往。
陈余祥、陈百威是他最后的两个弟子,收下后仅跟随不到两年,所授的武功也只是一些拳脚和刀棍。
陈余祥、陈百威投靠万云飞的目的是为了学成〃飞镖万云飞〃绝技,到最后,万云飞不仅没有传授,反而劝他们不要涉足江湖,应趁早退出。
陈余祥、陈百威依师傅之言回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