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2/4 页)
样的善后事宜啊,还是祭足想得周到,得了便宜该卖乖了,于是郑庄公觉得这样的不要脸的事情除了祭足以外,可能还没有谁办得好。祭足当然能行,马上准备一些郑国土特产就前往破落的周天子军营,打了耳光再给个糖吃,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策略之一。祭足到达的时候,周天子一边包扎伤口,一边听黑肩、林父等人总结战败原因,所有的原因都是陈国军队太可耻、太过分,而十恶不赦的陈国军队还在那边和郑国熟人促膝长谈,刚好聊到地球为什么是圆的,聊自己的天,让他们说去吧!周桓王又恨了,恨自己所托非人啊,陈军误我啊!
祭足来了,十分客气友善地表达了郑庄公的歉意,递上郑庄公那永远妙笔生花、使人不可抗拒的信件,周桓王能说什么呢?天子败给诸侯,诸侯还派人来探望和安慰,反正虱多不痒、账多不愁,郑国给的屈辱已经够多的,再加上一点也算不了什么了,罢了、罢了!这个寤生,算我上辈子欠你的,不惹你了行不行!
周天子铩羽而归,郑庄公已经集万千光芒于一身,人到了真正的顶峰就得小心了,小心头顶上的老天,即使你拥有一切,它也能给你剥夺,它也会嫉妒!最大的剥夺莫过于剥夺你的生命!不过,作为一个人,留下这么多事情,够了,以后的事情交给别人和天吧!
天意不可测,没过多久,这个强大的郑庄公终于病了,真的病了,病得不轻,也许他知道自己大去之期不远,找来最信任的祭足商量后事,人之将死,说的话有两种,一种是糊涂话,另一种就是一生中最清醒的话,他说道:“我时日无多了,膝下十一个儿子,(还不算女儿呢!总之精力旺盛的男人才能够做成大事是铁定的!)除了太子姬忽以外,还有姬突、姬子亹(wei)、姬仪(又名姬婴)三人能够成就大事的,但是相比之下子突更加杰出,你说我能不能让子突来继位呢?”祭足一听,大惊:“您是不是烧糊涂了?废长立幼的事情不要乱来,再说人家太子姬忽嫡长子出身,根正苗红,当了那么多年的储君,还立下赫赫功业,国际国内声望很高的,我们配合得那样好,不能换,稳定是第一位的!我第一个不干!”郑庄公知道自己现在管不了祭足了,由他吧,但是想到姬突可不是甘居人下的主,为了保稳定嘛,只能把姬突作为驻宋国大使,交给口口声声要报答自己的公子冯管住吧,这也许是他最后的政令了。可是,人在临终之际,有的事情总会看得更远、更明白,他死前无力地叹道:“郑国从此多事了……哎呦,我的腿麻了!”
郑庄公就这样溘然长逝了,留下一个灵位供在郑国太庙之中,多的不用说了,盘点他一生,醉卧菩提曰:这厮真乃春秋第一奸雄也!毫不含糊的看,此人乃是春秋权谋诈力派创始掌门人,他的一生对后世的影响是深远的,比如我们简单提到过的魏武帝曹操,便是他的衣钵传人,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个秘密的山洞,曹操令狐冲般得到郑庄公传下来的《老奸巨猾十三篇》,而成为新一代奸雄!
。。
第四章 石碏(一)
第四章 石碏(xi)
(一)
前面三章说了两位天子、一位王后和一位诸侯,下面我们要说的这位石碏只是一个臣子,他为什么能够身登名人堂呢?只因为他为我们留下了一个著名的成语——大义灭亲!
但是,十分遗憾,历史留给我们的关于卫国上卿石碏的故事太少了,为了凑凑字数,将就讲讲这个周朝重要诸侯国的来龙去脉。卫国,也是姬家大家庭中的一员,它的建国史比较悠久了,要追溯到威风八面的周武王那里了。封神榜给了我们商周交替时期很多人的形象,据说周文王姬昌有一百个儿子,这是人多力量大的绝对佐证。就在这一百个儿子中间,有一个叫做姬封的,他是周武王最小的弟弟,他的封地原本在康邑,所以他被成为康叔。武王英年早逝以后,儿子成王年少,武王的另一个弟弟,也就是鲁国的开国诸侯周公旦辅政,可是这样的局面惹得武王其他弟弟——管国的管叔姬鲜和蔡国的蔡叔姬度的不满,大家都是文王的儿子,可你阿旦又不是王位继承人,凭什么一个人什么都说了算?于是,武王尸骨未寒,他们就纠集起前朝商纣的儿子武庚叛乱,箭头直指成王和周公旦,最终这个旦赢了战争、平定了叛乱,杀掉了武庚和管叔,放逐了蔡叔。原来姬家的地盘不管,可是这个殷家的人们就不对了,明明姬家这样大度,你们还要叛乱,灭了!但是朝歌这块地谁来管?放心不过自己人,还是姬家说了算吧,于是周公阿旦把自己的兄弟们好好数了一遍,还是康叔姬封吧,这个兄弟人不错,人很老实,靠得住!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