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1/4 页)
阮月宜的眼眶倏红,晶莹的泪珠威胁着要夺眶而出。
拜托,别又来这一套行不行?萧子琳的刀子嘴豆腐心立刻破功,叹了口气,“好吧好吧,你有多少就先给多少,不够的三天内补足。”
“好。”前后一秒钟阮月宜已破涕为笑,真该去演连续剧的料。“这是两百欧元。”
“唔,”萧子琳仔仔细细清点过三次,还拿到灯泡下相了半天,才算确认查收。“从现在开始,一直到明天天亮前,千万不要再来烦我,否则当心我给你排头吃。”
这间原本还算宽敞的别致公寓,被阮月宜搬来的一大堆两光货,挤得局促不堪,必须左闪右躲,才能平安抵达萧子琳的领域。
而阮月宜的情绪转变像坐云霄飞车,快乐的时候就引喉高歌,不爽的时候就窝在房里,一整天痴痴呆呆的啥事也不做。
萧子琳怕她打扰,偶尔和她打照面总是借故匆匆来去,因为她必须集中精神,专心对付那个姓魏的。
落日终于滑向湖的那一边,带着橘红与金黄的霞光迤逦了半边天际。
魏怀轩刚开完一场冗长的会议,累得攒紧轩眉跌坐在偌大的办公皮椅上。
距离下班时间已经过了两个钟头,魏母打电话来当过好几回,他就是提不起劲。
那桩即将在下个月初举行的婚礼,像是一个恶劣的恶作剧,令他长久以来波澜不兴的心,终日芜杂得难以沉寂。一道怒火在他体内以燎原之姿窜散,常常自白天延续入梦。
觉得叛逆的血脉逐渐沸腾,他必须找个地方,让脑筋清静清静。
顺着大厦的骑楼,有条红砖道直通到对面的湖畔。他提着公事包,穿过亚历山大广场,缓步而行。
在菩提树街的咖啡座上,许多知名的画家、剧作家、建筑大师,悠闲的喝着手中的饮料,一面和他挥手致意。
那些人泰半是他柏林大学的学长、学弟。早年的柏林曾经有全欧洲最棒的歌剧院、最好的交响乐团、最蓬勃的电影工业,爱因斯坦还曾在这儿接过课。
但,那些对他而言都不重要了,他眼前有个天大的难题,他的婚姻。
他不可能顺从母亲的意思,盲目的去结婚,所以对方到底长相如何,他压根不在乎。他苦恼的是,得想一个能让母亲接受的借口,把婚退了。
这趟柏林之行来得太莽撞,什么都搞不清楚,就妄想自己可以为姐姐报仇雪很。如今十几天过去了,身上的盘缠花掉了二分之一,仍是一筹莫展。
再这样下去,她势必得先找个工作,赚点生活费才行。
英文难不倒她,可德文就麻烦大了。而谁会聘请一个语言不通,既无居留权,又没工作证的人当伙计?
早上公司的老板来了电话,问她柏林好不好玩,学校设备如何?美其名为关心,其实是想问她什么时候回去复职,替他卖命。为免谎言拆穿,她一早就跑到车站,坐着市公车到处绕。
印象中只知道柏林有道围墙,分隔东西德,后来围墙倒了,两岸,呃不,是两边,两边也就统一了。她甚至不记得当时那个伟大的总理叫什么东东来着。
柏林的市容毁于战火,所以在柏林逛街实在没什么看头,不像巴黎天生丽质,丰姿绰约,让人很容易一见钟情。但据说柏林典藏着珍贵的世界文化资产,使它蕴含着一种独特的吸引力,让人逐步的陶醉其中。
不过萧子琳尚未领略它的“内在美”,却已经感受到它的不友善。
陈建良告诉她,在柏林,出门一定要穿得美美水水的,开口要说英语,才不会被误认为越南人,惹祸上身。听说柏林的日本公司还慎重警告职员,一日外出,就要穿西装打领带,以色列的观光客也被劝说,在公共场所千万别说希伯来语。
萧子琳不明白为何德国人讨厌越南人,但她现在已能约略了解,阮月宜之所以常常足不出户的原因了。
“先生,买条口香糖。”广场上到处是叫卖的小贩。
每逢周末假日,这个广场附近直到湖边的空地上,就会聚集成千上万以东欧人为主的个体户,贩卖着从衣服、裤子、私烟到俄制模型小军车等等形形色色的家当,蔚为奇观。
萧子琳边走边东看西看,听得前面一个小女孩,可怜兮兮的向一名坐在露天咖啡座角落,西装革履的男子推销口香糖,可,那男人似乎并不为所动,仍是低头装模作样的看着手中的报纸。
“好心的先生,买一条吧,求求你,好心的先生。”小女孩说得眼泪都快淌下来,那男人却只是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