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部分(第2/4 页)
最好的法子了。
“就依先生之言,自安化军中分出一部来统辖火寻故地。不用脱离安化军。就把整个火寻故地当做是安化军的领地。我也想看看这些关中子弟能不能在这块土地上扎下根脚,把这里彻底化为大唐的领疆。”
方文本笑道:“几千汉家子,数万异族妇孺为奴,再有我大唐铁骑震慑,如何不能立足!将军放心,一二十年之后,这里便永远是汉家衣冠的天下了!”
马璘笑着点头,方文本的建议解决了火寻国的难题,也让他茅塞顿开。
进入河中以来,在如何对待异族的问题上他一直是举棋不定。而方文本却是给他了一个不错的建议。
这个法子简而言之,就是只留妇孺。妇孺化为奴隶,用少部分唐人来进行统治。
这个法子不可能在所有的区域之内实施,比如你沙不儿城到里海南岸的拉伊古城那一条线,汉民短时间之内不可能移居那么遥远,那么把当地男丁全杀光便没有意义。
然而在火寻故土这等准备用汉民来直接占领的地方,用突厥人的法子减少土著人口然后融合,却是最好的选择。
……
乌浒水流到河口三角洲之上分为了数条,从不同的方向注入咸海,这一个河口三角洲面积有上万平方公里,人烟稠密村镇处处。而随着大军的到来,这里的人们陷入了深深的恐惧之中。
突厥杂兵们在这一片沃土之上肆意杀戮,站在咸海边上已经可以看到远处村镇冒起的滚滚浓烟。
安西军在咸海岸边扎下营寨,马璘在这里享受着难得的安闲时光,同时等待着突厥士兵们完成他们的任务。
等到杀戮完毕,留下的将只会有妇孺,而这些妇人和孩子将会接受安化军的统治,成为安化军的奴隶。将来这些人和后来诞生的孩童,都将成为唐人。
争夺生存空间的战争,从来都是最为残酷的。强者得到所有,弱者失去一切包括生命,自古皆是如此。
马璘不亲自去看那些杀戮的场面,所以死去的火寻男丁对他而言便是每半日汇报一次的数字而已。这就像是玩一场游戏,而火寻人就是游戏中的人物,死多少也没有关系。
汉民族的历史之上,也曾多次遭受过异族的入侵杀戮,每一次汉民族都是人口锐减,所幸靠着强大的人口基数和广阔的地域纵深才能一次次的维持下来,而所有的入侵者无一例外的都是融入汉民族的文化圈子之中。
异族入主中原之时,从来不会对汉家儿郎手软。而现在是汉家儿郎占据优势,自然也没有对异族手软的道理。温情脉脉在族群之间是不存在的,等到建立起了统治秩序,再来温情脉脉也不迟。
大军出捕喝以来,马璘从未让手下这些安西健儿参与到杀人和掳掠之中,除了不想让健儿们手上沾染太多无辜者的鲜血之外,更多的只是不愿让健儿们承受不必要的伤亡而已。
汉民在河中勉强和粟特人人口持平,可是人数还是太少,能够补充到安西新军中的更少,大局已定的情况下因为掳掠而死人,那就太无谓了。
帅帐就立在咸海边上,坐在帐中便能看到咸海清澈的湖水。千年之前的咸海和后世不同,后世脚下所在的这个位置,已经是盐粒飞舞的湖畔沙漠了。
方文本再一次的展示了他的才能,马璘对于这个家伙的才能极为满意,这个家伙不见于史册,然而却是一个真正的有本事的读书人,所以马璘把安化军统辖这一地区的规划交给他来做,自己不再耗费心力。
暮色将临,夕阳映照在水中,一片金黄。
马璘独自站在咸海边上,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
早在高宗朝时大唐势力范围早已越过葱岭,然而那都是名义上的,真正让大唐铁骑踏上图兰低地的,他还是第一人。
仅凭这一点儿,他也足以自傲了,史书之上,将来总少不了为他浓墨重彩地写上一笔。
咸海再往西不远,便是世界第一大湖里海。总有一天他的帅帐,将会伫立在里海之畔。
湖水轻轻荡漾,把夕阳的影子晃成一片碎金,略略有些刺眼。
马璘把手放在额头之上,蓦然看到一点寒星从湖畔草丛中飚飞而出,同时有尖啸之声响起。
马璘脸色猛然一沉,沉肩错步横移一尺,同时脖子用力一拧。那道寒芒呼啸着从他的脖颈跟前飞过,马璘只觉脖子猛然一痛,伸手一摸满是鲜血。
湖畔草丛里站起一个瘦弱的身影,浑身上下被黑袍笼罩,手上一把巨弓极为显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