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3/4 页)
两党的运动,只是为了让渔翁得利。这就是当时的中国特色的政党政治,好像在世界上没有见过。所以,梁启超在这里也没有说中国要实施政党政治,他要的是开明专制,政党只是个辅助的手段。因此,执政者才是主人,人民是仆人,但在当时形势下,主人要伪装成仆人。袁世凯当然要维护他的官僚集团的利益,但他还没有学会玩政党游戏,所以,要请梁启超来帮忙。那么,梁启超帮忙之后,能得到开明专制吗?这一点梁启超当时好像没有认真考虑,他或许以为他能掌握足够的力量推动袁世凯去实行开明专制。只有在革命派中,有一部分人想认认真真玩一把政党政治,至于玩得怎么样,就不好说了。当代概念什么都叫游戏规则,那么,他们能把政党政治的游戏规则玩成什么样呢?
梁启超在民国初年组党的指导性作品,就是《中国立国大方针商榷书》,这是为共和建设讨论会起草的宣言书。共和建设讨论会是孙洪伊、汤化龙等于1912年2月间发起,4月13日在上海成立的。由于成立比较晚,它的成员多系跨党分子,主要是前清立宪派人士以及官僚中比较开明的人,许多人就是各地的谘议局长,汤化龙就是湖北谘议局长。他们奉梁启超为领袖,希望袁世凯召梁回国。只是当时形势对于这个保皇派不利,所以,梁启超并没有公开与共和建设讨论会的关系,只是担负起了指导的责任。共和建设讨论会虽然多是些精英分子,但人数比较少,他们的现代政治知识其实也很少,一时在政坛上发挥的作用不明显。到8月间,共和建设讨论会才和国民协会等团体组成民主党。以上三党,即统一党、共和党、民主党,在梁启超于1912年10月归国后,组成了进步党,实现了梁启超组成稳健的大党的计划。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1.风起云涌话政党(4)
梁启超在《中国立国大方针商榷书》这份政治文件中,承认“革命事业实应乎时代之要求,洽乎人人心理之所同”,肯定了共和政治的合理性,根据形势的发展,放弃了君主立宪的主张。在这份文件中,他继续了原有的思维,主张以国家为本位,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实行中央集权体制,推行所谓“保育政策”,也就是国家干预政策,即主张国权主义,反对民权主义。对于当前各省自选都督和各省的军政府表示强烈反对,认为加上其他种种因素,有可能导致二次革命。但是,由于《临时约法》已经颁布,激进的民主主义成为潮流,这份政治文件也提出了政党政治的主张,主张实行责任内阁,反对总统控制下的不党主义。这显然是迎合潮流的随机应变。为了实行政党内阁,就必须有两大健全的政党为前提,排除伪政党。这份文件所谓伪政党,一是官僚势力之集合,二是秘密结社。但该文件对于约法规定的参议院的权力,也表示责疑,认为:“若我国现行制度,内阁总理须由立法部选举,阁员须经立法部一一承认,此实最奇异之制度,万国所未闻也。”但他的国权主义在实际操作上就是帮助袁世凯的官僚系统反对同盟会,那么,他的政党政治,反对寡人专制的主张能实现吗?他的策略是先对付同盟会的革命暴烈行为,取得成功后,再对付官僚势力,他能动员起足够的力量吗?这是个很大的疑问。无论是同盟会也好,梁启超的立宪派也好,他们要在实践上把现代政治的一点主张落实下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后来,孙中山觉得党人太灰心,就提倡“知难行易”,反对“知易行难”。其实,真知固然不易,实践更是困难,一百年来,中国的进步实在有限,知也有问题,行也有问题。许多事情做不好,首先就是懂的人太少。当时中国能有几个现代化的人才储备?孙中山、梁启超都是独行客,他们周围没有一个具有各种各样专门知识的团队,他们不仅是领袖,而且是圣人、贤人,就因为他们鹤立鸡群。
当时除同盟会外,政党林立,比较重要的党,在政界还有统一共和党。这个党是由三个政团组成。4月11日在南京召开成立大会。其骨干人物有蔡锷、景耀月、陈陶遗、彭允彝、吴景濂、谷钟秀等南北政界重要人物。既有革命党人,也有立宪派人士。但后来,蔡锷因为隶属军籍,退出了统一共和党。该党宣布“以巩固全国统一,建设完美共和政治,循世界之趋势,发展国力,力图进步为宗旨”。其政纲为:(1) 厘定行政区域,以谋中央统一;(2) 厘定税制,以期负担公平;(3) 注重民生,采用社会政策;(4) 发达国民商工业,采用保护贸易政策;(5) 划一币制,采用虚金本位;(6) 整顿金融机关,采用国家银行制度;(7) 建设铁路干线及其他交通机关;(7)实行军国民教育,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