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第2/4 页)
在关键时候,同样扛枪上阵,毫无惧色。
连续几天的战斗,巨大的压力,让平时很注意军人仪容的杨司令此刻也一脸憔悴,眼睛里布满了血丝。
“今晚九点,天完全黑了,趁敌人放松警惕的点上,一团,二团,分别向西北、东北两个方向同时突围,支队司政后机关、侦察连、警卫连,文工团,组成一支机关纵队,在两个主力团吸引敌人主要火力的时候,我们建议向南突围,那里有沂蒙山的掩护,但具体突围方向由你们自己决定,只有一个要求,无论如何,把队伍带出去。”
杨司令非常沉重但很到位的表述,让气氛一下子肃穆起来。
谁不知道,在敌人的重围之中,要想成功突围,谈何容易。
尤其这次日军下了血本,叫嚣着要从八路军史上清除掉独立支队。
光是参与这次行动的各类炮火,就是支队从没遇到过的。
密集开炮的时候,看着战士们一个个、一排排倒在血泊中,稍有军事常识
都知道,这是一场双方力量严重不对称的战役。
但是,你武器再好,人再多,我也要活生生撕开一个口子,地形,你没有我熟悉。
成长在这片土地上的独立支队,对每座山、每条路、每一条河流,都很了然。
“我和司令部的参谋们跟一团,马政委带着政治部的骨干跟二团,这样可以随时把握战斗情况,战斗一旦开始,通讯设备都要关闭,保持静默了,我和政委商量好,你们三个组成临时党支部,由乔向文担任书记,你们支部三人对机关纵队负全责。”
不等大家表态,杨司令扶了一下眼镜,看着乔向文继续道:
“向文,你长期从事对敌工作,对这一带的山区村舍非常熟悉,一定要充分
利用这个有利条件,我相信你一定能完成任务!左副参谋长,你和向文是老战友,也是他的老领导,战斗经验丰富,你们一定要好好商量,把队伍拉出去。”
说完紧紧握着乔向文的手,然后和把左玉、张文隽的手也拉过来,马政委也伸出了手。
五双大手紧紧握在了一起!
何其悲壮,何其沉重!
之后大家迅速分开,队伍集结。
任务非常明确,工作刻不容缓。
乔向文一行三人心急火燎地一路急奔。
见到这支临时机关纵队时,尽管有心理准备,但乔向文等仍然有点意外。
平时嘻嘻哈哈的机关干部、后勤干部,甚至文工队的10名女兵,都已经背上了枪支,没有枪的拿着棍子,食堂里的师傅们一人一把菜刀在手。
大家都已经知道了眼前的处境,每个人都做了最坏的打算。
清点了一下,总共九百一十五人。
战斗力主要集中在警卫连和侦察连,两百多人。
除了三挺轻机枪,其余的都只有手枪和步枪。
时不我待,此时已到黄昏。
一抹残阳,把山谷照得血红。
乔向文和左玉、张文隽简单商量了一下,他们俩都知道乔向文的情况,尤其
左玉,当年的独立游击大队长、战斗英雄,从乔向文进入游击大队第一天起,对他就非常熟悉。
左玉是个直爽的军人,因为自己文化不够,所以对有文化的战友向来十分尊重,当初也正是他的慧眼识英雄,把乔向文在大队里面连升两级。
看着乔向文现在已经与自己一个级别,左玉不但没有任何想法,反而特别为他高兴,也更加觉得自己当初看对了人。
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他更加坚决地支持乔向文的工作。
“向文,你是组长,熟悉地形,对敌人那边的情况也比我们熟悉,你直接下命令吧!”
乔向文心里很是感动,一拍左玉的肩膀,立即让通信员把各部门的各单位负责人找来。
“长话短说,大家都知道情况危急,可以说是面临生死关头,大家都要抱定不怕牺牲的精神,才有可能杀出重围,胆小怕死的,可以放下武器,让他们化装成乡亲百姓,自己设法跑出去。”
语速很快,他扫视着大家,有的人非常熟悉,有的人只是在机关里碰见过。
说到这里,稍微顿了顿:
“晚上九点,那边开火后,我们见机行动,侦察连在前,警卫连在后,侦察
连在掩护大部队突围后,快速回到原先位置,警卫连必须立刻接替,在后面负责干掉尾巴,其余同志在中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