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第3/4 页)
经济上的势力很大、富裕程度也很高。当时进了《福布斯》杂志世界亿(美)元富豪榜的马来西亚人有25名,只有一名是马来人,其余全是华人。大马首富是长住香港的郭鹤年。郭鹤年说:你做生意要面对华人,做宣传要讨好马来人,这样你才能发达。事实正是如此,八佰伴在日本是经销面对普通家庭的大众化货品,在大马,八佰伴的货品已算不得大众化,较适宜中等收入的华人。和田一夫针对华人的消费水平及习惯购进货品,并且举行一些处理滞销货品的派送活动,接受对象是马来人的慈善社团——因为政权在马来人手中,土著居民对华人的富裕常表示出不满。
做生意也是政治。八佰伴在以往的新加坡也遇到类似的问题。
1992年,和田一夫拟定在槟城购地建设大马的第6号店,这是一座大型综合性购物中心,商厦建成后,还准备在旁边扩展休闲胜地,建一片以度假酒店为核心的大型热带园林。
印度尼西亚人口有1。8亿,首都雅加达是个700万人口的大城市。它现在的国民收入及消费水平,正适宜八佰伴在该国中心城市经营,市场前景广阔。
然而,印尼政府禁止国外财团在本国流通领域投资,该国没有一家外国的零售商。但印尼的制造业、开采业等,却鼓励外国财团投资,并积极引进国际上的政府贷款。印尼政府的这种厚此薄彼的做法,日益受到外国财团的批评,也受到外国政府的压力。
和田一夫相信,迟早印尼政府是会开放零售市场的。
他指示专门小组,为进入印尼市场作准备。说到底,就是今后如何做华人的生意,服务于华人。
印尼的华人只占总人口的4%,却控制了该国的经济命脉,拥有70%本土私人资本。印尼200家大公司,华人占了160家。1994年入榜《福布斯》富豪榜的印尼人23人,竟全部是华人。
华人因富遭致横祸,印尼土著人像历史上的欧洲人仇恨富裕的犹太人那样对待华人。1965年苏加诺总统被推翻后,几十万华人在排华浪潮中遭杀害。长期以来,印尼排华活动不断,当局禁止开办华文学校;查封华文报纸;禁止在公共场合出现华文;禁止华人保持中国国籍,强迫加入印尼籍,并重取印尼姓名。这种情况到1990年8月印尼政府与中国恢复外交关系,才稍稍有些松动。专门小组还了解到,印尼人对日本人也没有什么好感。
1994年,印尼政府出台逐步放开本国流通市场的政策。正是这一年,印尼的棉兰地区发生了排华暴乱,土著居民焚烧华人汽车、捣毁华人商店、殴打华人商贩。暴乱虽被印尼军警很快平息,但使得东南亚的一些华人财团把已达成意向的投资计划撤回。这对日本等外国财团投资也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八佰伴要不要进入印尼市场?
信奉“间隙理论”的和田一夫说,人退我进,日本财团此时不敢投资百货,正为八佰伴造成了一个大空间。
八佰伴在印尼的第1号店,设在首都雅加达。
泰国既是经济蓬勃发展的地区,更是世界著名的旅游圣地。
在泰国经济领域最活跃的也是华人。泰国的大型商业银行,几乎全被华人控制。泰国人擅长的是娱乐业,其他全是华人的一统天下。在进入各类富豪榜的泰国人中,只有2位是有政治背景的泰国人,另30多位全是华人。在东南亚各国,泰国人歧视外族人的情绪远不如印尼等国的土著那么强烈,这有利于泰国政府吸引海外资本。
于是,日本百货商崇光、大丸、伊势丹、东急、吉之岛等,在80年代纷纷涌去泰国曼谷开业。正是这个原因,和田一夫暂时按兵不动。
等他们稳住地盘,和田一夫再寻找它们的剩余空间,于1989年在一座建设中的大型商厦租下铺位,租约一签就是20年,并按照协约规定,预支了5年的租金。八佰伴还买下商厦的取名权,将此命名为“八佰伴购物中心”,业主按照和田一夫的要求,把商厦外的大型停车场,扩大到3000辆汽车的容量。
在市区发展的其他日资同行,却没有这个优势,它们都挤在旺地发展。曼谷人口约650万,汽车多达200万辆。私车族都是富人,富人才能够把八佰伴的货品当日常消费。
热衷于争创第一的和田一夫,在泰国的首家八佰伴就争到了两个第一:日资商店营业面积第一、停车场容量第一。
泰国第1号店于1991年4月开幕。
和田一夫以自豪的口气说:从签订租约到现在已3年,曼谷的地价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