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部分(第2/4 页)
结果,李奉来等人还是遗憾的表示,他们对于制造火枪,一点经验都没有。想要大批量的仿制火枪,还是要靠浮山城内的匠户。至于佛郎机火炮,难度就更大了,恐怕需要鳌山卫的匠户才能胜任,浮山所的匠户应该没有这样的技术。
失望之下,张准只好找来耗子,吩咐说道:“想办法和这个周石文取得联系,看看他们有没有办法出城来给我们干活,待遇从优,每天五十文工钱。”
耗子答应着去了。
缴获来的鲁密铳和火枪,张准当即派上了用场。他专门将杨子轩找来,准备给杨子轩的小队装备火器。杨子轩的领悟能力很强,比较容易接受新事物。果然,杨子轩很快就迷上了鲁密铳。
经过几次的试验,张准对鲁密铳的性能是越来越满意。
谁都无法否认,鲁密铳的确是一种威力巨大的火铳,绝对是当时最先进的火枪之一。它唯一的缺点,就是制造难度大,对工艺要求非常高。按照李奉来等人的说法,要仿制鲁密铳,首先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个,需要有质量很好的钢铁;第二个,需要有工艺非常高的师傅。偏偏这两个问题都不好解决。
“天无绝人之路,活人还能给尿憋死?”
张准不信邪,自己拿了一把鲁密铳,专心致志的琢磨起来。
鲁密铳的优点就是管身一体,不分段。内外管子的竖接缝是在反方向,安全性好。而且是小口径,气密性好,火药能量推动小弹头,穿甲能力非常强。正是因为有着先进的工艺,才有150米的惊人射程。
通过研究,张准发现,制造鲁密铳最大的难度,在于制造两个套管。鲁密铳是双层枪管,在没有机械工业的年代,一般是先造两个大小铁棒,各卷一条长铁皮打成铁管(这对铁皮质量要求非常高),然后将细管套进粗管里。
描述很简单,但是其中每个步骤都是专业人士才能做的。普通铁匠不知道技术根本模仿不了。特别是最后套管,几乎是强行钻下去的。之前对两个管子的打磨和制造,没有足够经验的工匠,根本无从着手。光是制造两个可以紧密套在一起的长铁管,就可以让天下所有铁匠绝望。除非有会造鲁密铳的师傅来做。
“这玩意儿还真是有点难度……”
张准研究了两天,不得要领,只好暂时宣布放弃。
正好,耗子前来报告,说侯山平等人到来杨家屯了。
【5000字大章,看的过瘾吧?过瘾就多给几张票啦!】
lt;ahref=gt;
第60章 分田分地
(0060)
【今天的第一更送到,求收藏,求推荐~~~每天万字更新赚人品~~~~】
崇祯七年四月十九日早上,侯山平等人到达杨家屯,正式和张准会面。大家会面的地点,在新落成的迎客居。其实就是一座新建的茅草屋,只不过摆放了比较多的桌椅台凳,可以同时坐二三十人而已。
同时到达杨家屯的,除了侯山平之外,还有三个人,都是各个屯的年轻人骨干。一个叫做刘航,来自赵家屯。一个叫做王铭宇,来自展家屯。一个叫做彭勃,来自毛家屯。这三个屯的反抗情绪是最为强烈的,三人因此脱颖而出。
刘航和王铭宇都是辛苦干活的年轻人,皮肤显得比较黑。相对而言,侯山平的皮肤显得比较白皙,显然干活不是特别的辛苦,他其实是文人,读过四书五经的。彭肥仔外号肥仔,其实也就是稍微有点肉。这年头,只要身上稍微有点肉,就当得上肥仔的称号了。
简单的寒暄过后,五人分别坐下来。
其实,在这之前,五人相互之间已经有些基本的了解。这个了解的桥梁,就是耗子的情报网,还有就是精盐的生意。四人各自的家庭,都有参与杨锐锋的精盐生意。对于造反,五人的态度都是很坚定的,没有任何问题。事实上,他们造反的心愿,可能比张准还要强烈。毕竟,他们已经被欺压了差不多二十年了,急切想要扭转自己的命运。
四人当中,文化水平最高的乃是侯山平,他曾经上过学,读过四书五经,能够写一手漂亮的毛笔字。因为是文人,他还有表字,叫做三元,意思自然是连中三元了。遗憾的是,他参加过三次科举,结果都名落孙山,连一个秀才都没有考上。不知不觉间,已经蹉跎到了三十多岁。
在现实沉痛的打击下,侯山平终于认识到,科举的道路是残酷的,一个军户的儿子,想要依靠科举出人头地,根本不可能。因此,在展迎伟被暗杀以后,他就全心全意的回到军户们的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