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部分(第1/4 页)
来源于他们以积极的心态对待挫折失败。强者认识到没有失败就不会有成功,失败里面包含着成功。他们把开拓进取中遭遇到的失败看做是理所当然的事,有着足够的精神准备。他们认为一次失败就是一次经验的积累。
如果一个人不能从失败中学到什么,他的奋斗和失败便是白白浪费了时间和精力,因为他只是得到了失败的苦果,而没有得到成功的秘诀。
“太阳锅巴”的创始人、西安太阳食品集团总经理李照森便饱尝了经营的酸甜苦辣。
1984年,李照森在吃川菜“鱿鱼锅巴”时突发奇想,要把只能在饭桌上享用的锅巴变成人们手中随时可取的小食品该有多好,于是便开发出“太阳锅巴”。“太阳锅巴”生逢其时,一问世便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一时间供不应求。自1990年8月份开始,月产量达到3000吨。
太阳集团在李照森手中像辉煌的太阳一样冉冉升起了。春风得意的李照森万万没有想到危机和灾难马上就要降临。
11月4日,李照森结束出国考察回到厂里,一看傻眼了:锅巴积压了20万箱约1500吨,厂里从库房到院子到处堆满了积压的产品。突如其来的积压使李照森慌了脚,此时他作出了一个错误判断:锅巴卖不动的原因在于市场上假冒产品的冲击,由于假“太阳锅巴”质量低劣,大家连真的“太阳锅巴”也不敢吃了。于是他开始打击假冒伪劣锅巴。
李照森采取的第一项措施是降价销售,使假冒商品无利可图而退出市场。但效果却不明显。
第二项措施是从内部治假。
第三项措施,通过新闻媒介大力曝光,唤起消息者警惕假冒伪劣。
第四项措施,在包装上加上防伪标记。
所有努力都无济于事,1991年销售额从1990年的1.5亿元一下子降到5000万元。
李照林作为总经理,失败的压力有多大可想而知,但他没有退却。他组织厂里几十人,买了专车,配备了步话机,一套人马在西安城没黑没白地打了一年假,有时还动员了市里政法部门的力量和企业一起打假。钱花了不少,“太阳锅巴”落山的趋势仍阻挡不住。1993年竟亏损700万元。
厂里许多职工和干部泄气了,认为末日已经来临。但是李照森没有灰心,也没有听之任之,更没有打退堂鼓。李照森是一个善于对自己的经营进行总结,并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的企业家。
李照森和他的领导班子对失败的原因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他们发现了一个规律:10月份开始是锅巴销售的淡季。他们也认识到把产品积压的原因归于假冒伪劣产品的冲击是错误的。
失败并不可怕,只要能从失败中站起来就不是失败。李照森决定一切从头开始,从谷底起步。他开始寻找新的“亮点”,重新开发新产品。
1994年,太阳集团又选择了最容易下手的方便面作为突破的重点,生产了“三高面”,但又失败了,净赔120万元。
1994年11月,突破重点又转到婴儿营养品“助哺宝”。但由于己无钱支付大额广告费,李照森只能放弃,只能认赔。
实践证明:到处撒芝麻盐是走不通的。市场总是要打,李照森又想起了虽日落西山,却余威不减的“太阳锅巴”,他决心重新开张,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
1995年初,经过新策划、新包装,太阳集团决定首先拿出200万元打开天津锅巴市场,得手后再开辟上海市场。4月,锅巴在天津卷土重来,正赶上世乒赛的良机,“太阳锅巴”又火遍津城。可好景不长,11月份来临,广告一停,锅巴市场又陷入萧条,李照森只得又放弃了。
如果我们对失败有了正确的认识,而且对失败采取了正确的态度,那么,我们就不会被失败所打倒,屡经失败而不悔的坚强毅力也就自然产生了。
东方不亮西方亮。太阳集团的产品“八珍牛肉甜辣酱”近几年销售相当不错。李照森多年积累的经验使他认识到,甜辣酱很有出路,前景看好。
吸收“太阳锅巴”的教训,李照森认为“八珍牛肉甜辣酱”名字应该改。经过反复筛选、推敲,最后起了一个既有传统文化背景,又有民族特点的名字“阿香婆”,这个名字暗示着李照森将要成功,从“多年的媳妇熬成婆”。
“阿香婆”一上市就在京津地区市场畅销起来。到现在“阿香婆”仍攻势不减,不知道和没吃过“阿香婆”的城市人恐怕不多。1996年1至7月份,太阳集团还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