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2/4 页)
臣用计骗来英布并杀之,算是除了一害,但刘邦本人也在这次战役中被冷箭射伤。
或许是离乡日久,思乡心切,或许是自知来日不长,其言也善。公元前196年初冬,刘邦在平定英布班师途中,绕道回故乡沛县看望了自己当年的故旧及父老,也就在这次的故乡之行中,刘邦酒后豪歌,写下了一首历久传诵的《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毫无疑问,这时的刘邦已经深深感觉到治理国家之不易,而真正能够帮助自己镇守四方的那些威猛将士又在哪里呢?
《大风歌》是刘邦留给后人为数不多的诗歌中最有名的一首,但却不是唯一的一首。若论文采章法,应当说他写给宠妃戚夫人的《鸿鹄歌》要更好一些,但真正影响之大,旁不可及的却是《大风歌》,我想其中的原因大约就在于作为帝王,《大风歌》唱出了所有开国之君甚或每一位有志君王的心声,而专属私情的任何作品,相对于帝王来说,它的分量都是不够的。
相比较于汉高祖刘邦,唐太宗李世民虽说不是名誉上的开国皇帝,却是实际上的大唐基业开创者。可能是由于出身不同,所受教育的不同,唐太宗身上更多的是一种智慧,而体现在刘邦身上的则可以说是一种流氓式的狡诈。而单就诗歌本身的品位而言,唐太宗尽管在群雄并起的唐代诗人中并非鹤立鸡群,却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据《全唐诗》载,太宗一生共留下诗作近百篇,其中如《帝京篇》10首以及《咏风》、《咏雨》、《咏雪》、《咏烛》等系列咏物诗,还有《饮马长城窟》、《塞外晚秋》等边塞诗都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诸如:
秦川雄帝宅,函谷壮皇居……云日隐层阙,风烟出绮疏……(《帝京篇》)
塞外悲风切,交河冰已结,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饮马长城窟》)
这样一些诗句,即使是与同时代的一些诗坛圣手相比也绝不逊色。而更主要的在于,唐太宗作诗,非为诗而诗,而是为事而诗,为天下事而诗。他的绝大多数诗歌都作于长期的戎马生涯中,记载着、鼓舞着和他一道出生入死的将士们,而当他即位九五之后,他的诗歌又往往成为对朝廷重臣最高规格的奖励,成为他平衡各种势力、维护皇权统治的一种工具。我们在“读史品诗”的系列文章中曾经提及的《悼魏征》、《赐萧瑀》等就是极好的例证。 txt小说上传分享
开国皇帝的诗词别议(2)
宋太祖赵匡胤出身豪门,然喜交江湖人士,所以染了一身江湖习气,写诗并不在行。而有意思的是,他曾经的对手之一,南唐后主李煜却是一个大诗人。然而,正是在征服南唐的最后时刻,面对李煜派出来的谈判代表,他竟拿出其昔日所写的一首《咏初日》:
欲出未出光辣达,千山万山如火发。
须臾走向天上来,逐退残星赶却月。
并说自己曾有《咏月》诗一首,其中有两句“未离海底千山暗,才到中天万国明。”与李煜相比又当如何?就是这一首半诗歌,直把个本以为北方君臣不过赳赳武夫,全无文采可言的南唐谈判代表惊得目瞪口呆,回去一向李煜禀报,然后便开门投降了。
其实说来可笑,《全宋诗》所收赵匡胤诗总共也就三首半(《咏月》只有两句),如此看来,宋太祖诗虽不多,却实实在在将其化作兵锋,好钢使在“刀刃”上了。
至于洪秀全,作为初期的革命领袖,最终却走向帝王道路,虽也开基建国,却是未能长久,这一切,其实在他并不算多的诗歌中早有表露,那就是,功力欠扎实,文采欠丰硕,思想大于形象,口号多于写实,以大话吓唬人,以豪言鼓舞人,诸如:
手握乾坤杀伐权,斩邪留正解民悬。
眼通西北江山外,声振东南日月边。(《述志》)
虎啸龙吟光世界,太平一统乐如何。(《吟剑》)
等等这些,难道不是我们似曾相识的吗?
最后要提到魏武帝曹操,他可以说是历代帝王中最杰出的诗人了,总观曹操一生,文治武功皆有成效,而诗歌创作也可谓颇多成果。别的不论,我们仅从其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诵的那些名词警句中也足以看出其诗歌影响之深远,风采之超然。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短歌行》)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步出夏门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