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 页)
些随想呀、笔谈啊什么的很难让人捧卷常读,所以这一个“不及”,倒是打击面积大了。
我一向如此认为,只那些真正有经历有内涵的人,才可以写出打动人的随想来,只那些打动人的思想,结集成书流传世间才有意义。
“思乃我生命的游丝或触须,在风中试探,试试看能抓住什么。思乃对生命的执着和对死亡的抗拒。活着,就意味着思考。进一步,也可以说,思考的人是有尊严的人,人在思考时最能表现出他的特性。”跟着何先生的生命的游丝或者触须,希望读过《若有所思》的我和大家,都能成为真正的有尊严的人。
在早春、晚春、初夏、盛夏里,作者记录了大片大片的年轻的生命的经历,笔调简洁而明快,读起来轻松愉悦,有一气呵成的快感。一个小小的“若”,不就意味着收放自如么!与其说思想是一条线,随着记忆连绵延展开去,倒不如说是一只飞去天空的风筝,被一条“若有所思”的线系着,被有经历有沉淀有积累的线系着,高低自如地飞,若是风筝想去得更远,也可以挣脱这条细线,虽然未来的结果必然是坠落,但是,那个结果却是回到最原始的生养万物的大地上,变成一粒饱满的种子,重新等待下一轮的萌发和飞跃。
在书里,能看到作者在每一步的积累,经春华,待秋实,期待生命里那颗最纯洁耀眼的星星渐渐升起,“在众人之中而又出众”。经一个三十年,又一个三十年,关于“道路”、“激情”、“美”或者“幸福”等等,何先生有着精彩绝伦的诠释。无论哪一句,都会让人击案叫绝。
幸福和痛苦,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体验和解释,但大多数的人都只是停留在感觉上面。幸福可以分享,痛苦有时候只能一个人默默吞咽,诚然,没有人有权利赋予它们最后的定义,但是,又有几个人能够达到真正的宁静的境地,淡定地看待自己所谓的幸福与痛苦。
“读书的艺术就是舍弃许多书不读的艺术,就是懂得怎样把书读得慢,并且知道:书是读不完的。”是的,书是永远读不完的,舍弃许多书不读的人,一定是读过很多书的人,否则,他哪里懂得舍弃的艺术。“一本好书到了爱它的人手里,是读书人的幸运,也是这本书的幸运。”我们现在看到了《若有所思》,这是我们的幸运。
就像何先生翻译的《沉思录》会在很多人的枕边伴之终生的经典一样,《若有所思》必然也会成为更多人人生道理上不可缺失的一件宝物,人们更可以像何先生所喜欢的那样,“极其温和而坚定”的经营自己的人生。就在这不经修饰,不想精致的原始的感觉里,成就雪中傲骨寒梅,留盈袖暗香。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书评二:思考的平凡之美
若有所思:思考的平凡之美
文/贾不许
今天,当人类社会为各种危机付出太多的代价,当我们的生存环境被过度的消费所榨取,时代呼唤下一位马克思的时候,我们都期许着这名伟大的思考者正在世界某地漫步。父母们千方百计想让孩子在最好的学校接受以思之名的教育,人人都感受得到“思”的重要。可是我们真的理解思考、善于思考吗?
念小学的表弟每天放学回家他会花一定时间完成老师布置的思考题,偶尔老师没有做要求,他便会书包一扔,把做思考题的时间花费在一部动画片抑或一款电脑游戏上。问他为什么不自己找些思考题做,他会理直气壮地回答:“做这样的事情又不会得到老师的表扬!”
一个成年人会认为表弟的做法缘于一个六岁孩子心智的不成熟,不懂得自主思考有益于自身更长远的学习。这种想法本质上和表弟并无差异,思考都是为了达成目标的手段而已。约定俗成,思考被人们认定是一种能力,是否具备这种能力决定着个人的成绩和前途,而思考的内容被理解成一种科学,与人类的发明创造和科技发展息息相关。
读著名学者何怀宏先生的《若有所思》让我意识到这样一个事实,即成千上万像我一样在学校接受“思”的教育、被父辈寄予厚望的学子们,或许压根就不明白“思考”二字意味着什么,事实上,思考的价值不在于着眼明日历史地位的伟大,而在于体会思的平凡之美。
《若有所思》讲述的是与心灵成长有关的絮语:有一个骄傲的年轻人担心自己会变得很平庸,很平庸。不过智慧如他者后来理解到,现在他感觉到自己特殊,而十年后的明天,他就不会再感觉到这一点了,因为时常“若有所思”,他的智慧总是先于别人。
这个年轻人就是何先生,他在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