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部分(第3/4 页)
原来,经过农场人民代表的审核,农场党委会已经做出了对上个季度总成绩在前三名的生产小组进行奖励的决定。前三个生产小组的每个小组成员分别获得了三十元、二十元和十元的特别奖励。奖金将会和这个月的工资一起发放。
王书辉在搞调查研究的时候,奉行的是只带着耳朵和眼睛,坚决不在调研过程中指手画脚的原则。所以虽然他觉得汉川农场的做法有些新奇,但是他也没有在吃午饭的过程中对汉川农场的领导班子提起这个问题。
在吃饭的过程中,王书辉也在仔细的观察着周围的情况。他发现,汉川农场的食堂也有比较特别的地方。
比如说,和一般的单位食堂不一样,汉川农场的食堂专门设置了一个窗口。在这个窗口吃饭的人又有一个专门的吃饭区域。这个区域的设施也和食堂里的长条桌椅不同,这个区域使用的是看起来比较上档次的圆桌子和靠背椅。
干群一致是复兴党长期坚持的基本原则。汉川农场的领导班子倒是没有人到那个地方去吃饭的。只是王书辉也发现,食堂里的大部分人对于在那个区域里吃饭的人表现的都是非常羡慕的。
沾着辣椒酱吃掉第十个蒸土豆,王书辉奇怪的问身边的小候道:“那个小食堂是怎么回事?”
。。。
第419章 爱钱的人才有动力
“老师说过,复兴党最大的敌人是复兴党自己。【阅】我觉得这话真是真理。而且把这话推而广之的话,不仅复兴党最大的敌人是复兴党自己,一个人最大的敌人也不是别人而是这个人自己。”
冯定山虽然在农场里工作了也有三年的时间了,可是他的语言风格仍旧是部队式的。他说起话来铿锵有力,而且有着政工干部有条有理的语言特征。
“我们这一批主持农场工作的干部基本上都是从部队上调过来的,大家从部队到农场基本上都有一个相同的感觉,那就是和部队上的战士比起来,农场的职工更不好管。或者更加直白的说,农场职工最大的问题就是他们身上的懒病很严重。”
虽然复兴党内都知道王书辉不喜欢干部说群众的坏话,但是说起工作来,特别是因为感触真的很深,冯定山在语言表达上并没有什么顾忌。
“很多同志其实也都在私下里和我讲过,他们都觉得当农场的干部比当部队的干部要累得多。因为在部队里,有纪律有规定在那里,不管战士们是什么地方出身原本是什么样的性格,只要进了部队接受了三个月的新兵训练之后,基本的纪律意识就都能建立起来了。服从命令听指挥,这一点基本上所有经过新兵训练的战士们都能做到。不管他们在军事技能上还有多少问题,至少在纪律遵守上都有相应的意识了。”
“但是农场的职工就不行了。大部分的农场职工都是本地人。生产建设兵训练又都是在本地进行的。没有在陌生封闭的环境里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更主要的是,因为生产建设兵训练里对于生产技术的培训比重比军事训练的比重大,这就使得农场职工们的纪律意识根本就没办法和正规部队的新兵比。”
“只要是个人,身上就有惰性。天生勤快的人可能有,但是绝大部分人还是有很严重的懒惰思想的。农场职工过去都是苦出身不假,都是佃农长工的干活人的出身不假,他们在劳动上很卖力气也不假,可是那是因为卖力气干活都吃不饱饭,不卖力气干活只能饿死。”
“但是农场就不一样了。咱们复兴党首先从制度上根本保障了所有人吃饱饭吃好饭的权力,之后又给大家提供衣服房子,我们复兴党又是以为人民服务为原则的,自然不会像地主老财那样逼着职工们去劳动。吃的饱,穿的暖,睡得安。在刚开始搞基建的时候,大家知道这是在给自己修房子,所以都很努力,可是等到农场生产进入正轨之后,大家的干劲儿就松懈下来了。”
“我以前在部队里就发现一个问题,只要在休息日里面,平时在训练中再努力的战士也不会坚持自己训练了。平时在学习中再能吃苦的战士,也不会在休息时自己学习了。我那个时候就想到,这人的惰性真的是刻在骨子里的。”
“到了农场之后,我才发现,部队里战士们在休息里不愿意继续努力这根本就不算什么。知道在咱们复兴党领导下可以吃得饱穿得暖还有好房子住的农场职工们,他们的懒病那才叫一个严重呢!”
“建设要搞,生产要提高,可是农场职工都知道了咱们复兴党讲为人民服务,对群众要客气。这么一来组织大家动员大家的工作就是相当的不好干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