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部分(第2/4 页)
明朝农民的破产和全国土地的集中。
我们都知道,因为张居正取消实物税实行货币税的政策,使得占中国社会绝大多数的农民在纳税的过程中必须向国家上缴白银这种贵金属货币。可问题是,农民手中并没有白银,白银基本都掌握在地主手中。
在这种情况下,本身就已经深受地主经济剥削的农民,不得不进一步的接受把持着经济,从事商业活动的地主们更深层次的剥削。
受地主的剥削,在秋收的时候把粮食低价卖给地主换取白银纳税,然后在生产和生活的过程中,又要向地主借去高利贷。粮食变白银,白银再变粮食,经过掌握着白银的地主和地主阶级出身的商人的双重剥削,大量的农民在张居正的一条鞭法下开始全面破产。
地主阶级通过手里的白银和手中把持的商业毛衣,不断的通过剥削农民获得超额利润。可是,这些人被称为地主阶级不是没有原因的,他们不会把通过经济和政治手段获取的利润投入到社会生产的过程中。
地主们不断的吞并农民的土地使得整个大明朝的土地高度集中,与此同时,他们又把那些白银货币变成银冬瓜、银西瓜放进地窖里长毛。
地主们的这种行动,无论是对于农民来说,还是对于国家来说,都是具有绝对性危害的。
地主们能够成为大地主,本身就是因为他们和他们的子弟能够通过科举考试的手段当官。一旦他们成了大明朝的官员之后,他们就可以凭借他们的政治地位免除国家的税收。也就是说,这些官僚地主掌握的土地越多,国家的财政收入就越少。
地主们逃税和集中土地的同时,并没有把资金用到扩大生产的过程中去,这就导致了一个非常致命的问题,那些因为土地兼并而大量破产的农民满足了明朝经济发达的江南地区的各种工坊劳动力需求之后,因为没有足够的工作岗位大量的成为没法生存的流民。
没有土地,没有工作,什么也没有的破产农民一旦大量的出现在了社会上,那么阶级矛盾的爆发就成了一种必然的结果。
当代表了国家利益的皇帝无法和代表了利益既得集团的官僚集团对抗的时候,当土地大量集中到代表了既得利益集团的官僚集团手中的时候,当政府财政在道貌岸然的文官们嘶声力竭的“不可与民争利”的叫嚣声中走向破产的时候,明王朝就已经进入了倒计时的阶段了。
。。。时空之门1619
———————————————————————————————
第294章 明朝的经济危机1。。。
。。。
第295章 明朝的经济危机2
在原本的时空里,崇祯皇帝的上台,使得一直努力维持国家财政正常运转的魏忠贤集团崩溃。【】自此之后,在大明朝的政治版图里,能够和代表既得利益集团的官僚集团相抗衡的政治势力就彻底的消失了。
因为国家财政全面走向崩溃,自负盈亏的军阀集团出现的同时,因为失去了国家财政拨款,原本的大明朝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李自成下岗了。(李自成先当驿卒,后当边军,算是纯粹的大明朝的体制中人。毕竟这两个工作都是享受国家拨款的。)必然和偶然的结合使得这个人成了给大明朝掘墓的领头人。
王书辉当年在读到李自成生平的时候,还比较戏谑的想到:灭亡了大明朝的人,居然是原本大明朝体制内的人物。不过他很快就对自己的想法感到不寒而栗了。
在没有王书辉和复兴党的存在的原时空里,大明朝经历了经济危机财政破产之后,因为激烈的阶级矛盾走向了灭亡。
然而在本时空里,有了王书辉的出现和复兴党的崛起,实际上大明朝的经济危机更加的严重了。
所谓“湖广熟,天下足”。从明朝中后期开始,全中国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从江南地区转移到了湖广地区。
大家要看明白了,之所以“湖广熟,天下足”的原因,不单单是因为湖南和湖北地区的粮食产量高。更主要的原因是,湖广地区生产的大量粮食,是可以通过市场流通的商品粮。
在明朝以前,中国最主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在江南地区。那个时候讲究的是“苏常熟,天下足”。
但是,随着江南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大量繁衍,一方面江南地区的农业生产开始从粮食生产转变为经济作物生产。(到嘉靖年间,仅仅是为了满足一个官方机构江南织造局的丝绸生产,就需要江南地区的几府十几县进行“改稻为桑”,从生产粮食转变为种植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