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部分(第3/4 页)
,以及武昌府的治理工作。
何祖贤现在正在高高兴兴和自己的老娘、老婆和孩子们,过着他一直梦想着的幸福生活。他已经成了一个武昌府和保民军的吉祥物了。
在新任保民军司令员(保民军最高首脑为都督,即吉祥物何祖贤)黄博昌看来,保民军经过了三个多月的训练,问题还是多多。毕竟,他的参照物是已经经过五年左右全面军事训练、文化学习和思想教育的复兴军。
让黄博昌一直以来最苦恼的事情,是保民军士兵的不开窍。无论是他还是派遣小组里的军事干部都发现,和复兴军的那些在新兵营接受了半年全面教育和训练的新兵不同,那些保民军的老兵也好,新兵也罢,一个个的都像木头人一样不开窍。
他们觉得,最简单的站军姿和齐步走都要教导一个月左右才能让他们学会,这种事情真的是很难想象的。
经过了将近四个月的对保民军的训练,这些复兴会的派遣干部,普遍对复兴军的新兵训练部门佩服起来了。能够用六个月左右的时间把这样的木头人训练成基本合格的士兵,复兴军新兵训练营的同志们真的都是些本领高强的人啊。
排队枪毙战术即步兵线式战术,对于黄博昌和复兴会派遣小组的军事干部来说都是很陌生的东西了。除了参军较早的黄博昌之外,大多数军事干部是连听都没听说过这种战术的。所以,他们也是在前往武昌前,在军事学校专门学习了相关战术之后,拿着资料一点一点的在保民军中进行实践的。
所以说,虽然经过了近四个月的训练,保民军士兵们已经全面的掌握了相关的技能了。可是目前担任指挥官的这些复兴军干部们,反倒是心里不太有底。
和复兴会的这些干部不同,本身就是卫所兵,本来就是大明朝正规武装之一的这些武昌起义的士兵和小军官们,在四个月接连不断的训练和演习中掌握了排队枪毙战术之后,因为全面的了解大明朝士兵的实际情况,对新的先进武器(迅雷铳即褐贝斯步枪)的威力有着清醒认识的保民军士兵和基层军官们,倒是一个个信心十足。
不少卫所兵出身的保民军士兵和基层军官都觉得,现在的保民军绝对是天下无敌的(某种程度上说也有道理。现在的保民军就是遭遇了东虏八旗,胜算也在七层左右)。
整个保民军的士气,在充足的供给(不过是吃饱喝足每五天吃肉而已,比复兴会的民兵都不如的多),丰厚的饷银(每个月一个银币。工资水平是复兴军民兵的十分之一,复兴军正规军的二十分之一),先进的武器(褐贝斯1728年,村田1880年。和复兴军武器相差一百五十年以上)和全面的训练下,非常的旺盛。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黄博昌接到了军委带领保民军消灭调查团部队的命令。
黄博昌带领着一千个装备迅雷铳的保民军正规军,五六百个装备机械弩和长枪的民兵,在调查团还没有到达荆州之前,就开往荆州境内驻扎。
保民军在复兴会提供的粮食物资下,在预设战场以逸待劳。等待了将近六天的时间,才最终和慢慢腾腾的调查团队伍相遇。
在一条山谷的出口处,像个规模庞大的镖师队伍一样的调查团部队,刚刚一出山谷,就一头撞上了五百个已经列好了队列,填装好了弹药,上好了刺刀的保民军。
。。。
第210章 保民军第一战3
在黑龙江有这样的民间俗语,“没能耐的人喜欢挑事儿,有能耐的人能够平事儿。。。”
撇开黑龙江人性格浮夸喜欢多管闲事的外部条件之后,这句话倒是很有道理的。毕竟,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普通人,他每天要面对的事情,要解决的事情,就已经层出不穷,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解决了。
那些喜欢挑事儿的人,往往都是些别有用心的家伙。他们往往都是那种能力很差,但是却喜欢看热闹的混蛋人物。而真正有能力的人,他们会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都集中在解决问题方面。
就王书辉这个黑龙江人知道的,他家那里那些真正的有名望,能够被大家真心拥戴的人,往往都是那种能够解决问题的人。
把这个道理放到明朝末年的这个环境中,也是一样的。所有真理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就是这样的道理。
陈建业这个人,就属于那种没有能力却别有用心的家伙。他一方面对自己的认识不够实事求是。另一方面对于世界的认识不够明明白白。这就导致了他对自己的定位有很大的问题。他认为自己能够驾驭的了军事将领的位置,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