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部分(第2/4 页)
所以高级技工一直上不去。不过,对于高级技工的风范,毛二毛也是不自觉的在模仿着。
在复兴会,一个钢镚等于十个铜子儿。一百个钢镚等于一个银元。毛二毛和杨守业两个人,一人吃的是中档的饮食,一人吃的是高档的饮食。不过这两个人一共才花了不到两个钢镚。因为在食堂里,一个钢镚可以换十张小绿票的。
花了十几个铜子儿,就能吃上这样一顿数量充足,油水丰厚的大餐。这是杨守业所无法理解的。光凭着这顿饭,杨守业就下定了在松滋县谋生的决心。
吃完了饭,毛二毛就领着杨守业去了另外一个地方。这里也是复兴会的产业,是一家三层楼的旅店。
毛二毛从杨守业手里拿了他的临时身份证,在前台办理了入住手续,并给杨守业交了三天的房钱。毛二毛给杨守业定的是一个钢镚一天的标准客房。一进房间,杨守业的第一感觉是房间实在太小了。
确实,对于古代人来说,房子的大小从来不是问题。随便在野地里搭个草棚子,也没人管你。你想修多大就修多大。虽然四处漏风八面进雨,但是居住面积还真的不是问题。
不过,杨守业一方面惊讶于旅店房间的小,另一方面,也对房间里的设施感到非常的惊讶。
使用半透明绿玻璃,采光好的难以想象的大窗户;一拧阀门就可以出水的水龙头;一拉绳子就能流出水的陶瓷蹲便。这些都是杨守业没法理解的东西。至于雪白的床单,更是让杨守业不敢坐上去。
毛二毛逐个的把房间里设施的用法教给了杨守业。
对于这个业务,毛二毛已经非常的熟练了。毕竟,他的那个来自“大城市”杭州的老婆和那三个土怂儿子,也都是他手把手的教出来的。
。。。
第178章 杨守业的新生活4
“教育工作,不单单是学校正规教育。【】本文由 。。 首发在职教育这项工作,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会是我们复兴会教育事业的重点工作。”
“复兴会的每一个军人、工厂工人、农场工人、养殖场工人,甚至是食堂里打扫卫生的大妈,都必须是有知识有文化的劳动者。这一点,绝对不能动摇。”
——1623年·王书辉·《文化教育必须普及到复兴会的每一个角落》
对于杨守业这样的自由打工者来说,在松滋县,他有两条路可走。一条路,就是进入复兴会的企业工作。当然了,进入复兴会的企业,必须签长期的劳动合同,一般都是十年期的。
另外一条路,看起来好像要好一些,可以保持自由的身份,不需要签订任何的劳动合同。那就是去松滋商盟的企业工作。
对于杨守业来说,进入复兴会的企业工作,好处是,当复兴会的工人,工资高待遇好。坏处是,复兴会里的规矩特别的多,把人弄得基本上没有人身自由。从吃饭到睡觉,都必须按照复兴会的规矩来。特别是,在复兴会的企业里,你不仅仅要学习相应的专业技能,还必须进行文化学习。
进入松滋商盟的企业工作,好处是基本上不需要进行任何的学习,没有那么复杂繁琐的规矩。坏处则是,工资低,待遇差,人身安全和收入都没有任何的保障。
毛二毛向杨守业清楚了介绍了松滋县的就业环境之后,向他推荐到进入复兴会的企业工作这条路。不过,也有些不喜欢被束缚的年轻人,初到松滋的时候,会去选择到松滋商盟的企业工作的。所以,他给了杨守业两天时间考虑这个问题。
做工还要学文化,对于这一点,杨守业真的不能理解。他觉得读书这件事情,根本就不是他这样的粗人有资格去干的事情。不过,看到杨守业在旅馆前台登记签字的时候,他就知道了,这一点恐怕不是扯淡,而是个真事儿了。
毕竟,已经四十几岁的毛二毛以前肯定是不识字的。他之所以能够写字,必然是在进了复兴会的工厂之后学会的。
科举制度在中国被确立起来之后,读书识字和改变社会地位、做官之间,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因为这种观念的树立,使得读书识字,变成了一个非常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事情。基本上,所有的中国人都觉得读书识字学文化,是个非常高尚的事情。
所以,即使像杨守业这样的武官,也一点儿也不排斥读书。不过,对于复兴会的那些规矩制度,杨守业可是比较畏惧的。因为毛二毛非常形象的向他形容了一下复兴会的规矩。那可真是“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只要是活人要做的事情,在复兴会里都有相应的规矩在管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