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部分(第2/4 页)
家。是他开创性的创造了一个叫做“鞍钢宪法”的伟大企业管理模式。
王清泉今年三十七岁了。他原本是陕西延安卫的一个负责管理仓库的小武官。他原先的日子是比较舒服的。每天管着十来个兵,看着延安卫七八座仓库里的一座。虽然他管的是一个装着军装军袄的仓库。可是,利用自己手中的职权,通过时不时的把一些仓库里的衣服卖给一些来历不明的山西商人。他还是能够弄到手一小笔数量不菲的外快的。
在卫所里有房有地,有一个老婆和两个小妾的王清泉,原本以为自己的日子就会这样千年万年的美好下去了。没想到的是,和他接触密切的那个山西商人居然被路卡上的人抓了。
王清泉万万没想到,和自己称兄道弟的那个山西商人,居然是山西范家的人。他弄那些明军军服的目的虽然王清泉搞不清楚。但王清泉清楚的是,朝廷里有人,家里有钱的范家,肯定不会被危害到一丝一毫。自己这个小小的看仓库的小官儿,倒是非常有可能被当成个盗卖军资的替罪羊,拉出去砍头的。
就这样,害怕丢掉性命的王清泉,慌不迭的逃离了延安卫。他在逃亡的路上,经历了一场大灾荒,变成了一个流民。
王清泉是王书辉吸纳的最早那批流民中的一个。虽然他年纪已经很大了,在早期的时候,做的都是些普通的工作。但是,随着复兴会规模的扩大,因为人手不足的缘故,王清泉也被提拔重用了起来。
原本,王清泉是想要老老实实的在复兴会里呆着,混个太平日子,安安稳稳的过下去的。但是,权力这个东西就是这样的。在发现和自己搭班子的党委书记是个年纪轻轻,什么都不太懂的雏儿之后。精通“伸手”之道的王清泉故态萌发。
他先是使了些小手段,买通了负责产品保管工作的几个安保干部和工人。之后他又联系了几个因为工作关系和他相熟的江南商人,把他通过手段搞出来的产品,用低于复兴会定价的价格卖了出去。
这个东西,从来都是一窝一窝的。一个人独自,他肯定长久不了。他必须要在这个环境中拉拢腐蚀出一个团伙来,才能够让自己的行为扩散开来,形成势力,结成利益共同体。这样一来,他的就从个人行为变成了集体行为。所有的团伙的成员,就都会共同的维护这个团伙的利益,掩盖所有的行为。
王清泉是深通此道的。他最开始的时候,并没有拿那些盗卖物资获得的钱财吃喝享乐,而是不断的用这些钱,拉拢和腐蚀麻袋厂的工人和干部。都不用很多,当有一千多人的麻袋厂里,有一百多个干部和工人成了他一伙儿的了之后,王清泉就开始大权在握,控制了整个的麻袋厂。
麻袋厂出了问题,还不仅仅是有个别工人写了举报信才被发现的。很早以前,统计处和复兴银行的经济安全小组,就发现麻袋厂好像出了问题。
因为根据统计处统计,从1623年开始,麻袋厂的企业利润就开始出现倒退现象。统计处将审计结果交给工业处,工业处派出了审查小组对麻袋厂进行了审查。但是,无论是在制度上,还是在效率上,无论是在管理上,还是在技术上,审查小组都没有发现任何问题。
而复兴银行经济安全小组则是从1623年开始,发现麻袋厂的工人和干部,开始不定期的到复兴银行用银子和铜钱换取复兴币银元、大钢镚、小钢镚。一银元100大钢镚1000小钢镚1000铜子儿。这让复兴银行的经济安全小组警惕了起来,他们很快就把相关的材料送交了肃委会。
肃委会工业科对此还是比较重视的。接到相关的消息后,工业科就指派了李来运作为麻袋厂问题的专项负责人。不过,从今年年初开始,李来运已经到麻袋厂调查了十几次了。但是,每次调查后回来,李来运递交的报告都是没有发现任何问题。
本来,肃委会就已将开始怀疑李来运的问题了。刚刚好,新分配来的年轻人陈立到了。就这样,被刘务实比较看好的陈立,被派来和李来运一起负责麻袋厂的调查工作。
复兴会麻袋厂和复兴会的一切企业相同。麻袋厂的厂房也是那种高大厚重的红色砖墙,房顶是那种青灰色的大瓦顶。因为麻袋的编织工作使用的是蒸汽动力的麻袋纺织机,所以麻袋厂的厂房上面,也竖立着成排的细长的铁制烟囱。
在少年营里经常参加工业实践,掌握了基本的蒸汽机维修知识的陈立知道,这些细长烟囱下面,连接着成排的复兴二型蒸汽锅驼机。看到烟囱正在冒着烟,陈立就知道现在工厂里肯定正在进行着繁忙的生产活动。
李来运的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