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部分(第3/4 页)
决定战争的胜负的。他所理解的斩首作战,那也是在高科技条件下的常规作战。
打击和瘫痪敌人的指挥系统这种概念,是从古到今一直存在的。不过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种想法只不过能在军事人员的脑袋里存在。直到第三次工业革命之后,在战争双方的生产力水平存在世代差距的时候,斩首作战才能够由高生产力水平的一方,对低生产力水平的一方进行。
就王书辉知道的事实上来讲,现代社会里,成功实现斩首作战的其实只有美国一家。而且在王书辉看来,无论是*大叔,还是萨达姆大叔,或者是卡扎菲大叔,他们也都是在自己的国家和军队在遭到美国的毁灭性打击之后,正面战场上已经进入全面崩溃的阶段的时候,才被美国人用特种部队杀死的。
至少,王书辉从来也没听说过,美国人在正面战场上不派一兵一卒的情况下,直接就实现过特种部队斩杀敌方元首的成功实例。
王书辉对于特侦队的培养,说起来他本来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培养那种能够全面的搜集敌人的各种资料,更好的为正面作战的部队提供全方位情报的,情报搜集小队。
王书辉对特侦队的培训方式,说起来并没有比常规部队有着绝对的不同。两者之间都强调绝对的配合。只不过,常规部队的配合指的是保证战阵的整齐划一,特侦队的配合指的是每个士兵之间的配合。
强调个人能力的强弱,是特侦队训练的核心内容。不过,王书辉在人员的挑选上,强调的不是身体素质,而是思想素质。在他看来,身体素质和个人技能可以后天培养,思想素质则最好是原装水平的。所以,王书辉的第一批特侦队员们,无不是那种对于大户、地主、官员、朝廷等这些有产者和既得利益者们,有着刻骨铭心的仇恨的人。
不过,对于王书辉来说,在自己的部队里挑选这样的人,真的不要太简单。由流民、猎户、渔民、破产农工、矿奴组成的复兴团部队里,基本上是人人有仇,个个有恨。这让王书辉在挑选特侦队成员的时候,可以根据士兵的身体状况,从容的进行选择。在矿工们源源不断的进入部队之后,王书辉把特侦队扩展到了一百人左右的规模。
对于部队建设工作,王书辉对于自己麾下所有的武装力量,都进行无差别的对待。无论是常规部队还是特侦队,都要进行三个主要方面的教育。第一是思想教育,主要是阶级教育。
王书辉以《万物一统律》和《万世归一律》为工具,先对士兵们进行基本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教育。之后,在根据士兵们的现实经历,重点提出阶级理论。
王书辉把整个封建时代的社会阶层,概括性的分为有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个大类。他结合《万世归一律》里介绍的,原始社会向像奴隶社会的演进过程,分析了有产者和无产者的产生经过。在此之后,王书辉根据荀子性恶论的观点,向士兵们指出:无论是什么人,无论这些人怎么标榜和掩饰自己,无论那些地主和士绅怎么铺桥修路,有产者剥削无产者的行为,都是绝对的行为。
王书辉一向认为,单纯的仇恨教育,不是阶级教育的本质。阶级教育的目的,是让士兵们理性的认识阶级剥削的原因。事实上,王书辉用简单现实的语言和实例对士兵们进行阶级分析和教育,导致的结果不是王书辉担心的,会让士兵们觉得自己被剥削被压迫就是一种必然,反而是让士兵们更加理性的面对了自己的仇恨。
理性认识了阶级剥削和压迫的士兵们,感到了一种被侮辱和欺骗的愤怒,他们感到更加的气愤了。
说起来,他们更加气愤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在接受了阶级分析和教育之后,让他们发现,他们以前一直以为是金科玉律的封建伦理和封建道德,乃至于那些封建迷信宣扬的,当世受苦是前世的恶报等等观点,原来都是对于他们的欺骗。在接受了阶级教育之后,他们对于有产者的仇恨不仅更加理性,而且更加的深刻了。
在做好了思想教育之后,王书辉才会在部队里开展文化教育和军事训练。在知道自己被压迫被剥削的真相之后,听到王书辉提出的,只有接受文化教育和军事训练才能够对有产者的剥削和压迫进行抗争的说法,士兵们都觉得心服口服。思想教育,有效的促进和刺激了士兵们的文化教育和军事训练。
王书辉对特侦队的思想教育,用了半个月的时间。之后的日子里,二十多个特侦队员,进行了严格的军事训练和文化学习。在矿工们开始进入部队之后,王书辉以这二十多个特侦队员为骨干,组建了十个小队,共一百人规模的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