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3/4 页)
的获利途径,“走穴”也成为演艺明星们捞外快的重要方式。一般来说,演艺明星会从主办方那里获取出场费,越是大腕出场费就越高,有的大牌明星靠“走穴”每年就能挣到上百万元,这在那个年代也不是个小数目。
作为“小品王”的赵本山,其“走穴”的出场费提升得很快,从1000元涨到传闻中的10万元,这已经是那个年代的天价了。但赵本山明白,这已经到头了,想靠这个积累资金太难,也不可能一年到头天天天演啊。何况这本身就是“打擦边球”的事情,不能阳光化。
在人情世故上,赵本山比同龄人要通透许多,他很早就认识到走穴其实是杀鸡取卵。“走穴”多了,关注你的人就多了,有时候还得去迎合一些看不惯的事情,长此以往演员的本色难保,而且钱赚得太快,就无法安心创作。作为“春晚之子”的赵本山明白,走100次穴都不如在春晚上的那十几分钟表演给自己带来的效益多,至少在社会效益上是这样。
不想跟着其他人“走穴”,又想在经济上有所建树的赵本山开始琢磨着自己成立公司。1993年,他在沈阳注册成立了本山艺术开发总公司。
“出去旅旅游,去趟比较大的城市,铁岭。”赵本山春节晚会的一句小品台词,让铁岭由此名声大振。
现在,铁岭出去招商引资,专题片的第一句话就是——较大城市铁岭。介绍铁岭的画册名字也叫《铁岭是个较大城市》,里面还专门有一章介绍赵本山。老赵一吼天下知,胜过广告无数。
铁岭人口有300万,除了是农业大市外,还是个煤电能源城市。按当地人的说法,铁岭不光出了赵本山、潘长江、范伟,还盛产绿色农副产品,尤其盛产能源。
从铁岭走出来的赵本山在那里有着超出想象的影响力,铁岭博物馆里摆上了他的蜡像,公园、广场上立着他的雕像。央视春晚的舞台上,铁岭被频频提起,赵本山堪称铁岭之子。
赵本山虽然注册的是文化公司,但他当时也不知道什么叫文化产业,公司虽有广告业务,但主要还是倒腾煤炭。如前所言,铁岭是个煤炭等资源相对丰富的城市,赵本山占据地利,做起了煤炭生意,把铁岭法库的煤卖给本溪的钢厂,赵本山管这个叫对缝儿。
第五章 赵本山“卖脸”(2)
赵本山几次在春晚上对铁岭的宣传,使很多南方人误以为铁岭真的是仅次于沈阳的大城市。这样的宣传也给赵本山带来了很多间接的回报,铁岭上至政府官员下到平民百姓都对赵本山津津乐道,这也为他日后在铁岭的很多生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当年,赵本山也做运输生意,他在做煤炭生意时发现经营长途运输业务也挺赚钱,于是和几个哥们儿一起顺带搞起了运输业。
做煤炭买卖,运输费用就是较大的成本构成,与其让别人赚这笔钱,还不如自己来,同时还可以多做一个业务。那时的赵本山就已经非常善于经营了。不过,这段经历的细枝末节到今天也鲜为人知,不管是赵本山本人,还是他周围的朋友,都对此讳莫如深,不太愿意说。这也不奇怪,虽然这种倒卖生意和其他富豪的早期原罪相比,没有多少违规的东西,但是对中国早期商业环境有所了解的人,应该都可以理解。
后来,又有一个开办山楂罐头厂的老乡找赵本山,说山楂罐头卖得费劲,想改做果茶。赵本山就投入了一两百万元,帮对方清了存货。此外,赵本山还做过木材、钢材生意。这些生意,他几乎没赔过。几年下来,他的资产上了千万,《福布斯》杂志算出他的身家1300万元大概就是这个时期。
赵本山在接受《创业家》杂志记者刘涛的采访时称:“那时候,我的状态就是一‘公关小姐’,公司里的事儿,我不去,不好办。我是想赚点儿钱,积累点儿,拍些东北戏。”
这个时候的赵本山还处于“卖脸”的初级阶段,具备了一名公关人员应有的素质。他本身就是语言天才,一说话就能把人逗乐,谁都愿意和他在一起唠嗑、喝酒。他的酒量惊人,能喝多少酒,一直是个谜,因为从来没有人看他醉过。之前提到他喝7斤白酒赢一辆车的事,也有人亲眼目睹他喝完半斤多白酒后直接上剧场拍戏的场景。
不过,赵本山这个阶段的生意,很难说得上顺风顺水,这些生意虽然来钱快,但也不好经营。“做煤炭不费劲,往外卖才费劲,很多人欠你钱,不还款”。一句话,还是人情生意居多,不稳定性很大。
更让赵本山头疼的是管理问题,由于没有主营业务,生意全靠关系来维持,因此,整个公司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