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游戏竞技 > 科幻世界 > 第61部分

第61部分(第2/4 页)

目录
最新游戏竞技小说: 相思封锁情原神之开局魔刀千刃全民木筏求生,我娶妻就能变强全息网游:拥有神器后我职业全能NBA:老子天下第一欢迎来到星火乐园饿殍:镜花水月咒回土着被综漫男神们包围砺刃!普通人2025年改运风水网游:治疗与守护乡爱永强妈重生,坤爹我不伺候了镇魂:赤帝传说诡案奇闻梦幻西游:我有一个垃圾回收站你是我的小精灵快穿:谁家白月光摁着男主亲那只显眼的假狮子是隔壁学院的王者聊天室:大陆风云录王者小废物有独特的钓男人技巧

的指责,几乎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顾均正既然成为第一位进行系统创作的科幻作家,也便在中国最早地承受了“伪科学”之类的指责。1939年11月1日出版的《科学趣味》一卷六期上,便有一封读者来信对顾均正的作品进行批评,指责它不合科学,“不要使学浅的我们,中了它的毒,而把科学歪曲了。”(《是是非非“灰姑娘”》385页,叶永烈著 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年10月出版)当然,我们也可以将此视为顾均正作品影响力的体现,毕竟批评也好过默默无闻。

顾均正在中文科幻小说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就。这些作品构思精密,情节复杂,人物众多。而且有许多惊险小说和悬疑小说的成份。如果不是限于当时条件,只能在少儿科普类刊物上发表,他本可以将它们写成长篇作品。以《在北极底下》为例,这篇作品的立意已经和当时的世界科幻主流没有差别。小说中试图改变地磁极的阴谋家卡梅隆,和《垄断雷电》(英国科幻作家格里菲斯著)中的卡尔弗特、《空气贩子》(苏联作家别利亚耶夫著)中的贝利属于同一类型。可以说,顾均正在三四十年代的背景下,已经将中文科幻提升到了当时科幻小说的世界水平。

顾均正的这一成就,直到六十年代后才被香港的倪匡突破。而大陆科幻作家则要晚到七十年代末,才出现了在文学上更成熟的作品。颇为不解的是,五十年代,中国科幻第一次大潮兴起时,当时作为科普出版社编辑的顾均正并未参与其中,甚至对自己曾经写过科幻小说也不作宣传。还是叶永烈在八十年代初,从故纸堆里把这些作品翻找出来,才免于逸失。顾均正为何如此,成了一个疑问。

不仅笔者对此不解,1988年希望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少儿科普作家传略》中,为顾均正作传的唐锡光就说:他写过《和平之梦》、《伦敦奇疫》、《在北极底下》等科幻小说。这是他的尝试之作,很成功的,不知为什么后来他没有再写。(见该书43页)这个疑问只有等有情人来破解了。

(小花絮:顾均正的孙子顾备现定居新加坡,并组织了当地最有影响的科幻社团。可谓有家学渊源。)

第三节:其它科幻成就回第三章

民国肇始,“赛先生”与“德先生”一起,成为蒸蒸日上的朝阳文化形态。学习科学不再是应不应该的问题,转而成为青年学子晋身的正途。而中国文学也经历千年未有之剧变,开始了白话文时代。民国时代的科幻小说在这个大背景下,延续着清末科幻的尝试和创新。

由于在中国本土没有渊源,翻译世界科幻名著仍然是这个时期中国科幻发展的重要内容。凡尔纳、英国作家威尔斯(H。G。Wells)、柯南道尔 (ArthurConanDoyle)的科幻小说陆续被翻译进来。1917年,在商务印书馆工作的茅盾翻译了威尔斯的科幻小说《巨鸟岛》,译名为《三百年孵化之卵》。

后来成为政协常委的香港著名实业家安子介,在二十六岁时,曾经和艾维章一起,翻译了美国科幻作家塞尔维斯的小说《第二次洪水》。两个人边翻译边创作,添入中国人角色,并让他成为重要人物。最终将这篇翻译小说发展成一篇“混合作品”,出版时中文名称《陆沉》

当时,外国科幻艺术全面进入中国。不仅科幻小说,科幻电影和科幻美术也是在那个时代被引进的(详见五卷、七卷有关章节。)

1942年,纯文学大家许地山在《大风》半月刊发表了科幻小说《铁鱼的鳃》,它也是这个时代极少数的科幻闪光之一。《铁鱼的鳃》以潜水艇中的氧气提取装置为科幻创意,反映了旧中国科学家报国无门的悲剧处境。

无论晚清时代还是民国时期,科幻小说创作基本处在探索阶段。甚至“科幻小说”这个中文名字也不曾存在。作家们对这种文体也缺乏足够的自觉性,更不存在一个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科幻作家群体。但就是这些个别作家的零星作品,单从科幻文学这一门类本身而言,已经达到了相当的艺术高度。直到七十年代末,这个高度在大陆才被后人翻越。

第三卷:中国科幻文学史 第四章:激情燃烧的岁月(1)

四章前言

第一节:初潮浅述

第二节:早期代表作家

四章前言

中国科幻文学新的一页,和中国历史新的一页同时掀开。1950年到文革前,中国大陆出现了一次科幻文学的小高潮。虽未掀起很大的风浪,但为第二次科幻高潮打下了基础。本章里,笔者先介绍第一次科幻高潮的概况,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目录
花样少女的幸福生活穿书后,我带霸总躺赢了惑世妖缘宦海风云记绝对好看深宫之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