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2/4 页)
,重树塑像,谭风林带人向阎王鼻走去。才走不远,只听得背后道观内钟声一响,众人吃惊回头,一齐立定,良久,余音消失,道观内复又归于沉寂。思纲眼望着谭风林,听他示下,谭风林摆摆手,大家原路下山,不一时,来到阎王鼻下,秋风送爽,众人只感大畅心怀,禁不住都深深吸了口气。
第三章 翠屏之颠
常思纲回到家,时已近午,肚中饥火上升,他先喝了一顿水,就忙着要吃饭,竟然连儿子都忘了看了。
“怎么样呢?你们去有没有发现?”妻子站在一边,看他狼吞虎咽的样子,一边劝他慢点,一边问他。
“唔,”思纲嘴里满是饭,说话含混不清,“是道观内的塑像。”
妻子听着直纳闷,塑像怎么了?可她不忍心再问了,先让他吃饱饭再说罢。
饭后思纲简要描述了一切,永红听得也很奇怪,不过她有自己的想法:“兴许就是塑像倒了呢,可怎么会传那么远呢?我看,还是叫我爸爸来看看吧。”
对呀!思纲一拍大腿,顿时兴奋起来,或许岳父能有说法呢,那还是自己去走一趟吧。没想到岳母到有自己的说法:“思纲,现在平平他妈也能下地了,我也想回去一趟,顺便对你爸说一声,让他来一趟。”
思纲顿感歉疚,岳母在这里伺候母子俩都一个多月了,期间也没回家看看,岳父和永荷倒是来过几趟,但岳母一直呆在这里,只在中秋之夜回过家,今年秋天虽说不算很忙,可秋收本来是农村的一件大事,看岳母形容有些消瘦,那自然是劳累和操心之故,其中自然也有睡眠太少的因素在内。
他点了点头,妻子自然去收拾些点心之类的东西,让妈妈带上,思纲送到村西。也不过才过午,宋柏青就行色匆匆的走进了常家。
思纲自去泡茶,柏青摆摆手,他先看看外孙,眼睛里笑意盈盈,眉毛胡子又抖又翘,隔代人对孩子那种亲切和疼爱,与父辈又自不同。
孩子看着外公,一双眼睛瞪得大大的,似乎也在笑,大家被他的神情逗乐了,忍不住一齐大笑。
笑罢,思纲把茶桌拉到院子里的楸树底下。思纲的院子本就是建在荒野,树木本来很多,思纲伐掉了一些,只保留了几棵大树,可以遮阴凉。这棵楸树,就是保留下来的树木之一。
翁婿两个直接谈到钟声的事情,原来晚上宋柏青所在的卧虹村也听到了钟声,不过隔着飞鹰山,钟声弱了许多,而且方向也不好辨别。但他对这件事非常关心,有坟墓事件的前车之鉴,宋柏青谨慎了许多,对任何风吹草动却变得更加敏感了。
“我们去翠屏山走走吧,子平喜欢去那里,我都好久没去看看了。”宋柏青感触良深,他的目光落在方子平院中的大树上,以前,他来到女婿家,总是喜欢到子平那里去,一老一少坐品香茗,笑谈天下,实在是游哉悠哉,大快平生。
思纲明白岳父的心思,他没说什么,带上一葫芦水,爷儿两个出村外西北,直奔穆家林方向。秋阳正烈,南风乍紧,田野里还是火热一片,单看此时,浑没有秋天的气象。大部分庄稼已经收了,只有地瓜叶子还是深绿色,也快到了收成的时候了。
宋柏青默默走着,常思纲也不说话,绕过穆家林,山路变陡,曲折绕回,直奔翠屏山顶。宋柏青来到一株大树下,这里就是他和方子平经常休息的地方,那时候,方子平半真半假的透露了他对付神鸡的计划,宋柏青现在想来,那自然都是他的肺腑之言,而自己因为唐门的缘故,偏偏有所怀疑,实在愧对子平!
方子平是和唐家有仇,说起来是跟唐生亭有仇恨,父母之仇,不共戴天,子平嘴上不说,心里的难过可以想象,他来到山谷,绝非无因,可能早就有所计划,但是到了山谷之后,他对唐家所做的第一件事竟然是救活了唐生亭!
这件事方子平也解释过,他是要唐生亭看到整个唐门的灭亡,但是结合后来他对唐门所做的一切,这件事,真的是这样子吗?
还有唐雪衣,一个人幽居在唐家大院,就算一个小伙子,也不敢独自在那里住,可唐雪衣不怕,但是自从伯父去世,子平失踪,这个可怜的孩子就再也没有露出过笑颜,唉,造化弄人,造化弄人呀!
宋柏青曾经见证了方子平和唐生亭的那次会面,他解开了生亭最怕也最不愿去面对的一幕,生亭面临那次打击,几乎当场晕厥,而事实上,这次事件导致了生亭迅速走向死亡!
可是那时候方子平才一两岁,事发当天他又不在家,那么他当时会在哪里呢?他又是如何知道这件事情,进而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