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页)
谋发现这一点后先是与宗庆后沟通。
范易谋摆出“难以置信”的面孔,希望宗庆后能够砍掉非合资公司的利润,理由是“非合资公司利润分配过于丰厚”。
宗庆后一看这嘴脸就来气,反问:“达能还嫌拿的少吗?”
范易谋几乎背过气去。
宗庆后说:“不是吗?你是希望娃哈哈把利润补贴给达能?凭什么呢?”
范易谋:“这部分利润应该是合资公司的!是利用合资公司的资源、渠道产生的!”
宗庆后说:“咦?!合资公司的资源、渠道算成本,应该有利润,非合资公司的研发、人工就不是成本,不应该有利润?你占便宜不要没够啊!”
然后宗庆后滔滔不绝地算旧帐:“要知道合资公司没有一点负担,所有的员工都在我娃哈哈集团的名下,由我们分福利,盖房子、负担上学,负担退休,非合资公司里员工占了40%的股,合资公司里你是净占51%,没有任何负担吧?连期权也不用有,什么也不用考虑吧?这还不说,你不肯投资的项目我们中方自己投,投了你不照样挤进来分红吗?而且你四月份挤进来,头三个月的利润你也非分不可。现在我娃哈哈是赚的比你多,但这是份所应当的。”
范易谋辞穷——达娃之争偏偏在范易谋任上点燃,与其本人的性格与能力不无关系:范易谋财务出身,经营能力与沟通能力都要差一些。 。 想看书来
绝境:达能困局(3)
范易谋经手签定的《第一号修订协议》出现了重大的漏洞,没有约定合资公司与非合资公司的成本核算与利润分配问题——而宗庆后恰恰利用这个漏洞向非合资公司转移生产力与利润。等到必须向法国总部报告时,范易谋无奈之下,只得文过饰非,向法国总部报告宗庆后滥用总经理权力,谋取私利。达能总部顿时惹起轩然大波:达能将此事定性为“狡猾”的宗庆后蓄谋已久,背着他们开垦了自留地,养育了一堆“私生子”!
这是非常严重的事件,全球总裁里布亲自赶到了中国。
沸腾的中国市场是达能集团全球发展策略中极为重要的一环。九十年代初,达能集团开始在中国设厂,后采取并购扩张战略。十余年来达能在中国收购或者入股的公司包括光明、娃哈哈、汇源、乐百氏、蒙牛等;先收购后脱手的有淘大食品、豪门啤酒等。
在并购与资本运作方面,达能的战绩还算勉强;在企业实际经营方面,达能却是著名的“无能”的跨国公司。达能在中国的投资多数为参股,由中方合作者进行实际经营;并不是达能不想介入经营,而是由于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达能最初踏入中国市场、与上海光明乳业第一次合作中,就由于经营能力露出马脚致使光明掌门人王佳芬拒绝合作。此后达能在中国的经营尝试一直不顺利。2000年达能吞并中国著名的饮用水品牌乐百氏,“清洗”掉乐百氏的老管理团队后亲自抓管理,但这一间达能唯一实际经营的企业,在接手后的2005…2006年度,立报“血光之灾”、亏损竟然超过3亿元的天文数字,创了业界记录。
一方面自已做不好,不得不合资;在合资中又不被合作伙伴所尊重,“如何控制宗庆后们”就成为达能的大难题。强势的宗庆后不必说了;汇源、光明,甚至新伙伴蒙牛的掌门人,一个比一个横,多年来每个人都在一边和达能合资,一边在媒体上骂达能,并且坚称不受控制——明明是达能的合作伙伴,却又似乎以达能合资为耻。
娃哈哈事件中,达能中国的人都逃不了干系。秦鹏开始被怪罪:虽然2005年许可非合资公司使用娃哈哈商标的协议是由范易谋签字的,但新上任的范易谋有理由不了解非合资公司的运行状况,在中国多年的秦鹏没有理由不了解;论功过呢,范易谋在报表里发现了问题,而秦鹏还蒙在鼓里。秦鹏的错误不仅在于失职,同时其任期内中国区战略也被否定了——投资以后不参与经营是不行的!达能决心解决此事,全球总裁小里布声称:对娃哈哈事件不能采用“临时修补”的办法,要寻找一种“永久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经营中,还是要有主动权才行;而主动权必须不计代价地获得。
从达娃之争打响第一枪开始,范易谋开始亲自操刀中国区事务,尤其是与宗庆后的斗争;“不顶用”的中国血统经理人秦鹏被虚置。
中国市场是16亿人的市场,达能在中国市场已花了二十年心血;集团总部下了决心:中国市场决不能沦陷,逐步收复失地,就从娃哈哈开始。
情理法:第一波较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