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3/4 页)
佰伴的“新世纪半田”号称日本第一,是标榜“国际”二字,引入洋货及外国风味餐馆。以地理位置、客流量、营业额等比,都比不上以东京为大本营的西友商业街。西友还有一大特色,商场和商城的自有率较高,不少店铺是自己的物业。除零售业,西友还广为经营包括电影制作、电影院、戏院、美术馆、出版公司、广播电视台、芭蕾舞学校的商业性文化产业,以及食品、金融等业。西友在海外拥有香港分店1间,新加坡分店2间。
集团职工数10800人,总资产5758亿日元,净资产率为18%;总销售额11038亿日元,经常性利润128亿日元。
佳思客(佳世古)是日本五大超级市场集团之一,它是在不断的合并中发展起来的。集团在国内外拥有159家公司,国内职工11900名,国外职工8000名。佳思客的海外业务引人瞩目,飞跃之年是1988年兼并了美国的达尔波特公司,改名为美国佳思客总公司,该公司在美国拥有较大的销售网。佳思客的店铺数不详,它的一大特色是建立共存的购物城,自己经营与出租经营相结合。
佳思客总资产6515亿日元,净资产率为35%。总销售额1O057亿日元,经常性利润275亿日元。
佳思客在香港的上市公司名为“吉之岛”,在香港拥有5间吉之岛超级市场,数目上排香港日资百货第二名,盈利状况却居首位。佳思客在中国内地拥有分店,属日本母公司开设的名叫“佳世客”,香港公司所开设的叫“吉之岛”,它们虽同系,但财政独立。
三越是日本历史最悠久的百货商,前身是1673年三井高利在江户创办的和服屋。日本二战前排名第二的大财阀(第一是三菱)三井集团,就是从最初这间和服屋发展起来的。战后盟军解散财阀,将三井肢解为若干大公司,三越便是脱离母公司的一间。三越以东京为大本营,在日本各个中心城市都设有豪华百货店,另在全国设有114间卫星商店,同时拥有16家关联公司和协作商店。1970年三越在巴黎开设海外第1号分店,1991年设立欧洲总部,海外分店分布欧洲、美洲、东南亚等地区,海外业务在同类百货集团中是最大的。
三越是传统意义上的百货公司,在日本以店铺规模大、豪华气派、陈列讲究、货品高级、感觉舒适而著称。三越在传统百货业中长期处龙头地位。
三越职工数12340人,总资产5072亿日元,净资产率30%;年销售总额8429亿日元,亏损22亿日元。这是因为日本经济衰退,国民购买力降低,不堪承受三越的名牌高价商品。
高岛屋与三越、松阪屋同为日本历史悠久的百货店,它创办于1831年。该公司的店铺高档豪华、规模大,是日本经销进口洋货比重最大的一家,并且多是名牌服装,其中服装的销售额占总额的38%。公司只在本国的大城市开店,共有18家,但全是大型店,拥有关联公司60家。高岛屋最早跨国投资,1958年在纽约开设海外第1号店,到1993年也只是在巴黎、伦敦、米兰、悉尼等国际大城市开设了分店,也是大型豪华店。高岛屋在香港设有办事处,也准备发展分店,鉴于香港日资泛滥,放弃计划。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是十分明智的。
高岛屋职工数9798人,总资产4697亿日元,净资产率22%;销售总额7886亿日元,经常性利润51亿日元。从盈利水平看,传统百货业普遍不景气。从传统百货公司只有三越和高岛屋2家进入日本企业百强,可见超级市场更具蓬勃之势。
日井是通过平等合并而不断发展壮大,1963年才由小店合并成立,历史短暂。公司拥有154家连锁店,长期是一般意义的超级市场集团。1986年,日井率先在横滨开张“迈卡尔本牧商城”,集购物、娱乐、饮食、度假为一体,在日本引起轰动,引起多家公司的效仿。八佰伴的“新世纪半田”号称日本首创,是在“国际”二字做文章,不像日井的商城具有更浓郁的日本特色。在80年代后期,日井不断突破单一的超级市场经营,与“味之素集团”合办精品商店,与意大利公司合办意大利餐厅。日井海外业务不活跃,笔者所知是在米兰开办了“日米屋”综合性商场。
日井的职工数8072人,总资产7187亿日元,净资产率34%;年销售总额7895亿日元,经常性利润24且亿日元(注:以上均指税前利润)。
西武、松阪屋等也是日本历史悠久、名声显赫的百货公司。如西武,销售总额虽未进入日本百强企业的七大公司,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