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3/4 页)
朝遗事》收编此书时,题为解缙撰。此说有一定合理性,因《天潢玉牒》系朱棣篡位后,出于涂改历史需要,推出的诸种出版物之一,而解缙作为当时的主要文臣,很可能会主持它的编写。姑存疑。
{12}无名氏:《翦胜野闻》。
{13}《国初事迹》。
{14}“三杰”,指萧何、韩信、张良。
{15}李善长,封韩国公。
{16}徐达,封魏国公。
{17}刘基(伯温),封诚意伯。
{18}邓士龙辑:《国朝典故》,野记一。
{19}孟森:《明清史讲义》。
{20}《明史》,志第五十三,食货一。
{21}韦庆远:《明代黄册制度》。
{22}孟森:《明清史讲义》。
{23}无名氏:《皇明本纪》。
{24}《典故纪闻》,卷一。以下所述诸事及朱元璋言论,多据此书,不赘一一。
{25}朱元璋画像,最著名的有两幅,一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一悬于南京明孝陵享殿内;前者系宫廷画工美化修饰的结果,后者才接近朱元璋真容,现在中学课本上的朱元璋像所依据的就是这一幅。
{26}{27}《明史》,列传第十五。
{28}《翦胜野闻》。
{29}《国朝典故》,野记一。
{30}陈友谅的头号大将,曾在鄱阳湖一役中险些活捉朱元璋。
{31}被红巾军创始人刘福通奉为主,称帝,建国号“宋”,纪元龙凤。朱元璋一直尚奉其号;韩林儿死后第二年,改称吴元年,又明年改国号“明”,改元洪武。
{32}《玉堂丛语》,言语。
{33}《明史》,列传第二十五。
{34}郎瑛:《七修类稿》,卷三十四。
{35}同上,卷三十七。
{36}赵翼:《二十二史劄记》,卷三十二。
{37}皇甫录:《皇明纪略》,七。
{38}《明史》,列传第一百七十三,文苑一。
{39}祝允明:《野记》。
{40}钱谦益:《列朝诗集》,甲集,高太史启。
{41}徐釚:《本事诗》。
{42}《孟子·梁惠王下》。
{43}《孟子·万章下》。
{44}《鲒埼亭集》,卷三十五。
{45}《明史》,列传第二十五。
{46}建文名臣,朱棣破南京后被捉,宁死不屈,被夷“十族”。
{47}李文忠之子,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后,朱允炆任其为大将军迎敌,屡屡大败。《明史》评曰:“贵公子,不知兵,惟自尊大。”朱棣军迫都城之际,李景隆伙同谷王橞开门迎降。
{48}事实上,蓝玉在世时就曾第一个发出燕王心怀不轨的警告。他北征纳哈出归来,以自己的观察进言太子朱标:“臣观燕王在国,阴有不臣心。”而野史记载,蓝玉事发,也正与朱棣的挑拨有关。
{49}年号正统、天顺,庙号英宗。
{50}年号成化,庙号宪宗。
{51}年号正德,庙号武宗。
{52}年号嘉靖,庙号世宗。
{53}年号万历,庙号神宗。
{54}年号天启,庙号熹宗。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伪君子朱棣(1)
危机,并非巧合
专制政体第一脆弱之处,是权力继承环节。此环节尤其在作为政权创立者的第一代君主死亡以后,与作为继承人的第二代君主确立之间,普遍演变为严重危机。稽诸历史,自极权体制以来,中国所有大朝代无一例外在这时发生剧烈动荡。
帝权体制始作俑者秦,公元前210年,始皇帝死于巡幸途中,丞相李斯认为如果太子扶苏继位,将对己大不利,乃与宦官赵高合谋,伪造遗诏,杀扶苏及大将蒙恬,拥立嬴政第十八子胡亥为秦二世。
第二个大朝代汉,同样在此关头出事:高祖刘邦死,新君惠帝即为吕后所挟,七年后惠帝抑郁而死,吕氏径直临朝。
第三个大朝代唐,高祖李渊次子李世民,未等父皇晏驾,先下手为强,杀太子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逼李渊交出皇位做太上皇。
第四个大朝代宋,太祖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