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第3/4 页)
亲事很快被订下来了,杨锦麟心理上的准备却不够充分。进照相馆拍结婚照,那时没有什么流行不流行的,也没有婚纱不婚纱的,全都是最简单快捷的俩人半身大头照。去照相那天,碰巧在照相馆门前遇到中学的一位女同学,还带了个孩子,可是不等对方开口,杨锦麟自己先闹了个满脸通红,像是干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
现如今的年轻人感叹,结婚是坟墓,再炙热、浪漫的爱情,也经不起婚后生活的平凡、琐屑、俗气的磨蚀殆尽。对于杨锦麟恰恰相反,婚前许多被省略,或是不完全的恋爱过程,却是在婚后的日子里,被点点滴滴的生活细节滋养、长成的。厦门,阳光和雨水是那样的充沛。《李万居评传》前后耗费了杨锦麟八年时间,而杨锦麟的姻缘显然比一本书的时间开始得早,至今依然存活着,于平实之中透着一种坚韧。
在《李万居评传》里,有一节专门的篇章,叫做“ 佳侣良缘”,诗意地记述了传主温馨和睦的家庭生活。钟贤静,李万居相伴三十一年的爱妻,湘江岸边长成的大家闺秀,当年由章士钊先生引荐,结识了李万居,后来两人又在章士钊等一众见证下缔结良缘。李太太钟贤静名如其人,不仅是位温厚和蔼的贤妻良母,也是一生陪伴李万居共赴患难的挚友和助手。杨锦麟对这位女性不吝笔墨,大加褒奖赞美,是否有所寄寓,这只有他自己才清楚。
写作的艰辛难于言尽。“ 妻子为拙稿的撰写同样付出了很大的牺牲,她不仅承担了繁重工作之外的所有繁重家务,为我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而且为了我的事业和学业,她牺牲了许多得以发挥其专长的机会。”杨锦麟惟有铭记,惟有“ 我深深地感激她”。
其实,在日后更长的时间里,也正是因为太太默默地付出,家里家外地操持忙碌,对父女俩生活上无微不至的照顾、体贴,才有女儿学业上骄人的成绩,杨锦麟事业上的突飞猛进。杨锦麟记忆尤深的是,初到香港的日子,人生地不熟,生活上的拮据和居无定所,“ 太太的肩上也承担着超乎寻常的负担”。正是她的乐观和善解人意,很大程度上排解了杨锦麟心头的许多郁闷,以及无所适从的焦躁,对于陌生环境的隔膜。
还是报人时,杨锦麟的生活规律无疑异乎于一般朝九晚五的香港人,而是常年地昼伏夜出,频繁地异地采访,不可能像今天的新好男人一样,给家庭更多的照顾、家务上的分担。杨锦麟弥补内心愧疚的办法是,每年千方百计地抽出一个时间,陪太太和女儿外出度假。如今,爱女远在大洋彼岸求学,漂洋过海探望女儿或女儿放假的时间,就是成为杨锦麟夫妇最期待的天伦之乐。
加盟凤凰卫视,彻底改变了杨锦麟多年的生活起居习惯。虽然还是像从前一样忙碌奔波,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毕竟晚上可以早睡早起,没有了宵夜醉酒,在杨锦麟当然是少了平生的一大乐趣,但对太太而言,反倒是件大好事。
1975年,杨锦麟为了检验自己还能不能在更艰苦的环境中继续挣扎求存,花了三个月时间,把抽了###年的烟给戒了,至今已有三十年,算是男人了不起的一项成就。如今,为了做好节目,以及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酒也掌握在“ 适度调控”的范围之内。表面上看,杨锦麟大男人似地牢骚满腹,但家人的关切,他又何尝不心领神会,私底下充满感激和得意呢!
新人也好,性感的糟老头也罢,总之作为公众人物、公众知识分子的杨锦麟知名度自然是大大超过从前了。每天众多的观众来函、电子邮件中,包括外出的场合,向杨老师致意致敬,称自己是铁杆“ 麟迷”、超级粉丝的大有人在。对此,杨锦麟说,心里没有几分得意是骗人的,但同时保持几分惶恐更好,这能让自己始终抱着一种平常心。
七、重返母校,“ 当年我们就封他为铁嘴”
厦大始终是广开学府大门的厦大。
2004年仲春,厦门大学盛情延请杨锦麟为客座教授,并视之为厦大的骄傲。授赠仪式十分隆重,颇显气派,看得出母校的心思。以校友的身份重返,却如此礼遇和厚待,倒让杨锦麟这位昔日的学生“ 至今仍如坐针毡,坐立不安”,虽然杨锦麟一向自傲。
还是那个美丽如画的校园。当年,与自己一道共事、彼此熟悉的同事,现于今大多成了教授、博士生导师,又或为重点学科、科技攻关带头人,响当当的知名学者,待遇优厚,令人仰视,这让自嘲仍在为稻粱谋、“ 香港负资产”的杨锦麟很是艳羡。“ 如果杨锦麟这家伙,当年不离开学校,也应该混个这导那导当当吧。”宴席间,杨锦麟还不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