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黄州团练(第3/4 页)
苏子瞻领着长子苏迈在城外的山坡开辟田地,准备将祖父的耕种手艺再次发扬光大。
苏迈打小没怎么经过苦日子,对农事的掌握相当有限。
他手上用着劲力刨地,神情很是疑惑。
“爹,您这东坡二字,不知是从何而来?”
苏子瞻闻言,微笑答道:“对于这个问题,爹有两个答案。一来,你可视作是唐时白不易在忠州所留东坡。为父打小抄着他的诗赋长大,自然心向往之。”
这个答案可以说是无比确切了。
只是,以苏迈对自己父亲的了解,他吃饭的时候都喜欢将肉留到后面吃,现在既然有两种回答,那么很有可能前一种回答是用以搪塞的。
真正让苏子瞻决意取名“东坡”的,显然另有原因。
想通了这点,苏迈面露了然,憨厚笑道:“爹,孩儿想听第二种。”
“这第二种嘛,说起来还是道听途说。”
苏子瞻放下手里的活计,抬头仰天,缓缓开口。
“多年前,文中双子之一的‘周濂溪’曾经在黄州推行教化,其府上有一世外高人,开辟花园取名‘西坡’,曾放话东坡是留与有缘人。”
听到这里,苏迈面露了然之色,点点头。
原来如此!
看来,爹是将自己当做那世外高人眼中的有缘人了。
“行了,今日先到这,余下的明日再来。”
苏子瞻看着长子汗涔涔的模样,也不忍心再使唤他,父子二人简单收拾,顺着山坡往下。
“迈儿,稍后回府好生打理一番,你秦世叔午后要来。”
“是,父亲!”
苏迈神情郑重,知道他爹口中的“秦世叔”,是高邮的秦太虚。
这秦太虚虽然没中进士,但作的一手好词,颇有柳三变的婉约韵味在其中,深受苏子瞻的推崇。
苏迈受到父亲和叔父的影响,也对词赋颇有兴趣,虽然自己的文学功底未必到家,但这么多年耳濡目染,鉴赏能力还是有的。
他神情郑重,忽然提议道:“爹,孩儿听闻城外的承天寺极其有名,虽然是佛寺,却是四方有人往来之地。千年土地歉收,这承天寺还曾开仓济民,是个难得的清雅之地。”
“开仓济民?”
苏子瞻闻言眼神微动,旋即点了点头:“如果是这样,倒与那些招摇撞骗的和尚有所不同。不过今日前往太为匆忙,等过段日子,你我父子一同前往验明真假。”
苏迈听罢露出欲言又止的神色。
苏子瞻明白他的意思,摇头失笑,补充道:“是为父的不妥,到时,将你娘和朝云姨娘全都带上,让他们沐浴佛法,顺便体会一下文人墨客的野趣。”
“多谢爹!”苏迈大喜过望。
“自家父子,客气什么!”
苏子瞻哈哈大笑,父子二人相携走向远处。
这一刻,苏子瞻原本有些难以释怀的心境,彻底得到了宣泄。
其实就像这样,可以与妻儿相伴,即便日子清苦也无妨,只当是身体力行将圣贤的经历重走过一次。
“对了,还得给子由写信,到时让他也过来……”
……
承天寺外,一条河口。
这河道可以一直通往樊口,途径赤壁山,乃是三国时吴国水军的练兵经行之所。
那位褒贬不一的吴国水军都督周瑾,在这里留下了不少传说。
吴国向西扩张领土,周瑾和水军的足迹踏过,至今仍然引得许多游者回望。
佛印此刻立于河前,指挥着一众壮汉将各式古色古香的器具搬到河面上的大船上。
这是效仿吴国海船制造的纺织品,用的船只是大宋镇海水师淘汰下来的残次品,再经过老匠人的翻修,将这一艘昔日驰骋大海的战船改成一艘风格复古的观光船。
其中的一应装饰,乃至舟中的舞女,全部是采用三国时期的制式。
李常笑从旁指导,并且给这一个隶属承天寺的项目冠以名字——“赤壁游”。
这是他在收藏字画之余,新做的一个尝试。
三国距今接近千年,大宋百姓对其的印象已经相当有限,只能从古籍中还原出几分风貌。
今日尚且如此,要是时间再过千年。
那么,三国的一切恐怕只能靠人想象了,过往的辉煌不知从何谈起。
李常笑作为一个亲历者,打算以自己脑海中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