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3/4 页)
射,他必定为你效力。”
所以,李世民死后,李治下旨调回徐懋功,当即任他为仆射。原来,徐懋功在接到圣旨的当天也收到了程咬金的信。
他将诸事处理完毕,才赶往京城。
徐懋功谢恩已毕,程咬金上前跪倒见驾:“万岁,臣以为鄂国公死了,一时糊涂,才吵吵要造反。臣有罪,要杀就杀吧。”
“朕赦你无罪。”
程咬金叩头谢恩,起身归班。李治说:“徐爱卿一路辛苦,回府歇息去吧!”
“万岁,法场上绑着的薛仁贵,可杀不得呀!”
李治暗想:为了杀薛仁贵,闹了个天翻地覆。我皇叔一次又一次挨打,鄂国公如今死活不知,把我也折腾苦啦!我岂能容他!便说:“薛仁贵罪大恶极,实难赦免。”
“万岁,依微臣看来,翠花公主未必死在薛仁贵之手,薛仁贵不是那种酒色之徒。”
“爱卿不必多说。薛仁贵罪已查明,朕定要杀他。”
“万岁,微臣府中珍藏一御宝,想请万岁观看。万岁看过之后,再杀薛仁贵也不为迟。”
李治准本。徐懋功下殿,上马回府。不一会儿,回到金殿上,手捧一个黄缎包裹,当众打开,里边是一道圣旨。徐懋功双手捧上:“这是先皇圣旨,请万岁接旨。”
李治一怔,连忙起身离座,接旨之后,归位坐定,仔细观看,半晌无语。
文武大臣全都莫名其妙。
徐懋功说道:“万岁,这道圣旨是先皇亲笔所书。当初,先皇御驾东征时,去城外打猎,不料遇见敌帅盖苏文。先皇被盖苏文追得无路可走,连人带马陷在淤泥河中,正在危急之时,薛仁贵赶来,打跑盖苏文,救下先皇。先皇对微臣说,薛仁贵功高盖世,以后不论犯下多大的罪,也当赦免。微臣说,数年之后,薛仁贵若真是犯下大罪,万岁要是杀他,怎么办?先皇略思片刻,写下这道圣旨:薛仁贵就是犯了天大之罪,见旨免罪。并将圣旨交与微臣,说:”薛仁贵若是真有那一天,徐爱卿拿出这道圣旨,到时一定赦免他。‘“
文武群臣一听,悬着的心落了下来,无不夸赞徐懋功有智慧有远见办事细心。薛仁贵这下可有救啦!
李治沉思片刻,心想:看来薛仁贵杀不成啦!如今要斩杀薛仁贵,就要留下违抗先皇圣旨的坏名声。本来一些文武群臣之心离我就不近,如再违抗父命,其结果定会不堪设想,还是遵照父命了结此事为上策。可是,皇叔会善罢甘休吗?俗话说:若想案子了,还须原告倒。待我将他请上金殿,料想他看到先皇的圣旨也不会固执己见。这样一来,事情也就了结啦!于是,传旨宣江夏王上殿。
江夏王李道宗不知天子为何宣他上殿。尽管他那被打的身体疼痛难忍,但由于一种急于想知道为何宣他上殿的心情的驱使,他咬牙忍痛很快地上了金殿。
李治向李道宗叙说了先皇圣旨的来由,并让他亲眼观看。
李道宗反复看后,目瞪口呆。他找不出一点破绽来指出这道圣旨是假的。既然是真的,薛仁贵自然也就杀不成了,仇当然也就报不了啦!准确一点儿说,至少现在是报不了仇啦!至于以后,那就得看“事在人为”了……这些思想在他的脑海里盘旋了一番之后,他不露声色地对李治说:“不知万岁何意?”
“皇叔,关于薛仁贵一案,朕意遵先皇圣旨行事,您看如何?”
李道宗领悟了这番话语的含义,免去薛仁贵死罪是确定无疑的了。天子之所以这样说,是给自己一点儿面子,还是知趣一点儿吧!仇,以后还可以报嘛……
“此事万岁定夺,臣听命就是了。不过,臣以为薛仁贵犯下如此大罪,总该有所惩处。”
李治明白这“惩处”二字所包含的内容:“皇叔,请放宽心,朕自有明断。”
“谢主龙恩。”
李治吩咐一声:“将薛仁贵押上金殿。”
不多时,御林军将薛仁贵押上殿来,李治声色俱厉:“薛仁贵,按你犯下的大罪,本当斩首。但,先皇念你东征功高盖世,留下圣旨:见旨免罪。故此,朕免去你死罪。”
“罪臣谢万岁不斩之恩。”
“唗!死罪虽然免去,但必须惩处于你。朕将你的功名一笔勾销,永不再用,下殿去吧!”
薛仁贵叩头:“谢主龙恩。”暗想:太好啦!你就是不勾销我的功名,我也要辞官不做。朝中真是伴君如伴虎呀!这正中我意。
李治退殿,文武下朝。
薛仁贵走出午门,众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