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部分(第2/4 页)
王府内,恭王府内,都在悄悄筹谋着打击对手的事情。
反正宋金大战刚定,国库空虚,父皇要想再北伐也得等上个三五年,这个时期,就是自己争储的大好时机。
想当年仁宗找赵祯,那么不情愿,就想自己生个儿子,结果还是在群臣的逼迫下立储。
父皇又岂能幸免?(未完待续。)
第一百五十八章出使大理
赵惇和赵愭有此想。
赵恺当然如此,就连李凤梧也如此认为。
虽然第二次大战大宋惨胜,官家雄心再起,但随着国内社会安定,经济腾飞,大宋的臣子从来都是不甘寂寞的。
为了自己的权势,必然要在立储上做文章。
也许明年,立储的事情就又要被提起。
如今三王在同一起跑线,赵恺的机会大增,现在要做的事情就是打击赵愭和赵惇,等赵恺得天独利的时候一提立储,大概就成了。
但怎么也没想到。
就在年关将近的时候,官家一纸旨意降下,中书舍人和给事中也没有驳回,于是成了既定事实:三日内组建使团,前往大理。
而秘书少监李凤梧,赐封承事郎,为使团正使。
接到这个旨意,李凤梧脸都青了。
你妹……搞了一大圈,又回到了承事郎这个原点上了,若非自己有从五品的秘书少监一职,那才叫搞笑。
然而真正让李凤梧不爽的是,赵昚你个狗|日的,快过年了你让我出使大理?
没有出使西辽。
但李凤梧早就知晓,出使大理一职自己肯定跑不掉。
虽然名义上借着春节代表大宋去为大理皇帝庆贺,但尼玛这也太那啥了吧,就不能春节之后再去,而且,赵昚你是怎么选的使团人选的?
正使是自己,两位副使,一位竟然是赵愭幕僚钱象祖,另一位豁然是因和西辽使团谈判而立功的柳子承。
这也就算了,竟然还让堂堂光化军统制李睿为使团护将。
赵昚这是看热闹不嫌事大啊。
钱象祖和柳子承自己不怕,但光化军统制李睿是李凤娘亲弟弟,要是这货听了李凤娘怂恿,在去大理那些的路上,找个偏僻地方把自己办了的话——
特么的柳子承和钱象祖肯定乐于见到这种状况,自己就冤死了啊。
不行,不能让赵昚这么干。
李凤梧决定去见官家。
似乎早就料到李凤梧会来一般,赵昚一点也不意外,对李凤梧道:“人选是陈相公定下的,朕也不好逆了陈相公的意。”
李凤梧有些吃惊,陈康伯?
才到临安几天,这么快就摸清楚了临安朝野的形势?
相公之力,果然不可小觑。
但李凤梧来见赵昚,并不是说服赵昚换人,而是要再带几个人保证自己的安全,于是道:“臣并没有说陈康伯选人不妥,只是觉得,此次使大理,既要彰显我大宋国威,仅一个光化军统制李睿,似乎说服力不够。”
去你妹的说服力啊,李凤梧说完之后自己心里先开骂了。
赵昚这个腹黑的家伙。
你见过一个帝国让几个文臣带着大战之中的功勋大将使他国,而同时这个帝国又将大军陈于你边境来给你说理的么?
这就好像牛高马大的孔夫子带着一帮二流子徒弟,拿着砖头配着剑,逮着人就给你说道理,我们是以理服人的。
这不是很违和么?
赵昚想了想,笑了,知晓李凤梧担心什么,道:“那你以为如何?”
李凤梧早有想法,直接说出来,“臣以为,李睿虽有千里纵江淮之威,但仅此一人,不足以让大理正视我大宋兵威,若有一位能以寡破众,万军丛中取敌人上将头颅的尖刀之锋芒,效果必将奇佳。”
赵昚若有所思。
话说到这个地步,宋金两次大战中,做到这件事的只有一个:宗平。
当初他便以四千破一万,甚至三人三骑叩城。
论声望,这完全就是当世赵子龙,想必大理那边早就有他的事迹。
但是自己当初在用李凤梧之时,是调查过这小子的,因为他身边那个丫鬟朱唤儿,李凤梧和宗平貌似有不可调和的矛盾。
他现在忽然请求宗平同行出使大理,就不怕宗平和李睿一起把他阴死在途中么?
旋即转念一想。
李睿敢这么做,是因为他背后有个当宣抚使的老爹李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