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部分(第1/4 页)
礼炮鸣后,本次主考周必大和副主考梁克家穿着官袍,走到香案前为至圣先师上香。
之后便是传统的仪式,书办跪请三界伏魔大帝关圣帝君进场来镇压,请周将军进场来巡场,再跪请七曲文昌开化梓潼帝君进场来主试,请魁星老爷进场来放光之后,已是未时中。
然后便是主考周必大训话,最后当中开封黄绫裹着的书筒,取出本科春闱试题云云。
这个时候便有礼部诸多官员誊抄试题,准备分发到各个考厅之中,而考生便在考务的带领下,进入二门前往自己的考厅。
这和秋闱没有丝毫差异。
进入考院后,已是响午时分,考子们纷纷拿出吃食,先填饱五脏庙。
李凤梧今次所分在的考院和秋闱略有不同。
是一个标准的大四合院。
宛若一个口袋盒子,形成一个封闭的“口”字,这四面主墙又被隔成了四十个小间,每个小间只三面,其造型和后世公厕的蹲位类似。
如此造型,方便监考官和考务巡察。
负责的监考的官员也吃过东西,直到考厅内所有考生都安静了下来,才带着两位属僚和四位禁军走进考厅,准备开始考试。
考生都将自己的桌面收拾干净,正襟危坐等待着开考。
考官要再次宣布一次考场纪律后,才让禁军士兵将考题贴在迎面墙上。
李凤梧和秋闱一般,并没有急着去看考题,而是先站起来活动了一番,活络了筋骨,将身子热起来,又去倒了杯热水,这才去看了考题。
今次进士科,考题共有试诗、赋、论各一首,策五道,帖经《论语》十帖,《春秋》、《礼记》墨义十条,基本上和秋闱相同。
别看说的简单,题量之大,一天两天难以完成,是以科举考试都是三日,在以往还是考三场,庆历新政之后,改成了三天连考。
春闱期间,考生都要在国子监贡举内被关上三日。
作为应试高手,李凤梧贯行秋闱的策略,
先做简单的送分题,再做中等难度的平行题,然后做高难度的选拨题,最后是遴选人才的秃头题。
是以先做帖经,即是默写论语中的经典段落,属于基础送分题。
毕竟参加春闱的都是秋闱高中的举子,能过秋闱之人,谁不是将论语倒背如流,区区默写,别说李凤梧没难度,贡院里随便逮一个出来都能轻松搞定。
李凤梧小心翼翼,一个字一个字谨慎的书写,在天黑之前,将帖经搞定,有趁着天光未黑,仔细检查了好几遍,这才将帖经答案誊抄到考卷上。
有了秋闱的经验,李凤梧一入夜,就迅速吃饭,洗漱,然后铺好棉被,缩进被窝里数水饺。
若是睡得太晚,被先入睡的人打呼噜惊扰,今夜就便想休息了。
监考官和考务则要辛苦一些,需要分工守夜。
清晨醒来,李凤梧果然发现不少人精神萎靡,显然昨夜未能睡好。
都是竞争对手,敌人的失败就是自己的成功,李凤梧是有点幸灾乐祸的,没办法,谁叫自己就是这么的腹黑呢。
吃了朱唤儿准备的吃食后,在原地运动了一番,做了些许深蹲,活络开身子之后,又去倒了杯热水备着,一边磨墨一边准备答题。
因昨夜反复检查了帖经,今日不用再检查,立即着手墨义答题。
墨义,又叫经义,就是围绕经义及注释所出的问答题,这对自己而言也不难,毕竟这段时间看了那么多注解集,且又有过目不忘的金手指。
先在草稿纸上将答案草拟好,然后仔细检查核对之后,再一字一字的誊抄到试卷上去,堪堪在午饭饭点前做完墨义,李凤梧先吃了午饭,虽然是春天,但今日依然艳阳,有着小小的春困,意思便意思着小憩了一会。
小憩之后,去洗了个冷水脸清醒一下,收拾妥当正襟危坐准备着手最重要的诗赋论。
大宋科举考试,要求必须是格律诗,赋也是律赋,这个要求是相当苛刻的,对考生的文学素养和基本功要求极高。
比如诗,首先讲究一个破题,和明清八股文中的破题差不仿多,要求考生从《十三经》中找出题目出处,然后破题,这要求考生对《十三经》背诵得滚瓜烂熟才能做到。
而科举所作之诗和寻常作诗不同,是官场诗,甚至有可能被天子看见的,因此思想内容上,都必须得伟光正,缺乏灵动和灵韵,这样一来,就加大了考子对诗的形式和用词的掌握,做出来的诗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