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部分(第1/4 页)
靠着这几大世家出钱出人出力,刘表推动了荆州的平定,掌控了大权,或是说是与这几大世家分享了权力。
刘表只是最典型的一个,其他诸侯或多或少也都是这么干的,韩馥之所以向袁绍靠拢示好,其实也不是他太傻,看不破对方的用心,可是冀州的世家都不肯支持他,他能怎么办?
不过,这个办法虽好,但却有不少弊端。最大的麻烦就是,这些世家会不断侵蚀诸侯手中的权力,到得最后,会变成主弱从强的态势,历史上的刘表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今天来给王羽接风的豪强,就有不少人存着这种心思。成不成,他们都不会很失望,反正投靠不成,能花些代价买个相安无事也不错。
他们最怕的,是王羽采取跟他老爹一样的办法,不分青红皂白的一网打尽,那才最要命。
除了这两种极端的方式外,还有一些对自己的政治手腕有自信的诸侯,会采取拉一派,打一派的做法。
据张邈的推测,曹操若是成功入主东郡,很可能会采取这种做法。
这种做法的好处是,诸侯的权力不会被分薄,被拉拢的那一派的忠诚度也比较高,打击另一派的战利品,又可以大大充实经济实力,同时不会遭受太大的诟病。拉一派打一派属于政治斗争,和阶级无关,并不会引起士族的反感。
但缺点也不小,士族之间的关系,是相当复杂的,堪称盘根错记,被打压那一派也不会甘心失败,而是会呼朋唤友的反抗。如果外部再有张邈这样的对手觊觎,趁机推波助澜,那局势就很可能会失去控制了。
在众豪强中周旋了一圈,再结合张邈的说辞,王羽对豪强和诸侯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这个时代,处理与士族豪强之间的关系,是再重要不过的,千万疏忽不得。
所以说,攻略青州是最明智的选择,遍数中原,只有那里的豪强最少。在青州施政,完全不必象在其他地方那样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至于如何应付泰山的士族,王羽也有了完整的思路,并仿照旧例,提出了一个口号。
“约法三章?”
“不错,诸君担心的是什么,本侯都知道,接手泰山后,变动若太大,只会加深各位的疑虑。所以,羽今天在此定下规矩,泰山郡一切如故,只要照着朝廷的制度纳税,不违反大汉律,不勾结外敌,羽就不对各位加以任何干涉,就是这么个约法三章。”
“果真如此?”众豪强皆是惊异不定。
至少在表面上,汉朝的税赋,从来就没高过,通常都是十税一,十五税一也很常见,最低的时候,甚至有三十税一这种低到极点的税率出现。
朝廷的税率低,百姓的负担却很大,因为中间隔着豪强和官宦们。
皇帝身居深宫,未必知道这中间的猫腻,就算知道,他也管不过来。朝廷的官员都是士族,皇帝一个人,怎么可能摆弄得了这么多人?不是士族的,也只有宦官了,汉末宦官和士人的激烈冲突,未尝不是始于此节。
黄巾之乱后,汉廷的威仪不再,各地诸侯开始各行其是,这些诸侯可比皇帝精明多了。他们肯定不会满足于表面上那点税率,有点大志的都要跟豪强斗斗法。
王羽的志向如何,路边小儿都能说上几句,他摆出了这么大方的姿态,实在让人有些难以置信。
王羽微微一笑:“自无戏言。”
“难怪海内皆传,说王君侯有大仁大勇,今日一见,果不寻常!”
“今日此令一出,泰山人心皆安定矣,大有当年高祖入关中,片言定三辅的气派呢。”
“那是自然,否则当今天子怎么会赐君侯讨伐海内不臣之荣耀?这等开国四百年未有之殊荣,也只有君侯这等一心为国,毫无私心的忠义之人才配拥有啊。”
一时间,众豪强谀辞如潮,把王羽赞道了天上去,连汉高祖刘邦都拿出来做比拟了,可见他们的心情有多激动,又是多么着急的想把此事敲定,免得王羽反悔。
豪强们满意而归,王府内恢复了平静。
说是平静,其实还是很热闹的,王羽的老娘看儿子有些陌生,不知道该如何亲近,但对两个待过门的儿媳妇就没那么多顾忌了。
自从看到两个女孩开始,王母眼中的嘴就闲不下来了,一时问身世经历,她长吁短叹,感慨两女的身世;一时说起王羽这段时间的经历,她又惊呼连连,总之,一直就没消停过。
见婆媳相处融洽,王羽也放下了心,带着手下的几名文武,与王匡、蔡邕一起到了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