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1/4 页)
当时我略有不愿。说实在的,作为一位专门学过语言文学的人,对于很多中外名著,我也只是读一读简缩本、故事梗概,或一些评论性文字,不愿给出更多的生命耗在那些讽啊刺啊批啊判啊之类的旧事里。至于做人,活人,我自有我的眼、手、心去操控。让别人去说吧,我悠闲一会是一会儿(当然《红楼梦》、《###》、《复活》这样的典型,我还是不敢怠慢的,而且,我现在的精神食粮主要是红粱粥(《红楼梦》、梁实秋、周国平)。
然而,转念一想,就像后来看到的那样,秋风先生说,写一本书就像孕育一个婴儿,令他痛得同时,更多的则是喜悦和期待。那我为什么拿不出一点爱心去逗弄一下他的孩子呢?
于是我爽然应允,春节过后,我去单位门室抱回了这个“孩子”。
接下来的就是惊喜——意外的惊喜。
运针缜密、色调清秀的刺绣
我先撩了撩这个孩子毧毧的胎发,让我惊喜!继而看了看这个孩子的小袄小裤小袜小鞋,怎么针针不露奇,却不乏美妙;色调不耀眼,却给人清爽。哇噻,让我惊奇!
我爱上了这个孩子。那双美丽清纯的大眼睛,以及透窗迸射出的心灵之光,让我难以再次叫这个孩子去一边叽叽喳喳,只有任他挠抚我略显麻老的心。
这个闲暇无事、亲友频聚的正月,我被这个孩子挠得痒滋滋的,抚得舒适适的,然而也让她的聪颖睿智中的一言一举给惊得慌愕愕的。
先说形式美、艺术美。
就我对小说这种文学艺术体裁的理解,我是分不清何为正统,何为变异的。也就是说,我并不知道《爱情骆驼》就一定是博客小说,博客小说就一定要遵从简洁、睿智、幽默的快捷与魅力性,而传统小说就可以啰嗦、渲染、铺陈。
我认为,只要是小说,就得写人叙事,就得推演情节,就得设置背景和场面。这些常规笔法是没有区别的。只是如何裁剪,如何运针,如何缝制,产品出来以后,观瞻效果就不一样了。
《爱情骆驼》有五大艺术特色:
一。情节的波澜推进有序、自然、水到渠成。虽在运斤挥斧,却不留斧凿痕迹;而细榫小铆处则虽在精雕细琢,却不动声色,走笔自然,细腻柔润。有如溪流潺潺中偶掀小片浪花,有时纤如花絮,有时柔似轻雾。
(本想举例印证,然转而想到,有悖博客便捷特色,以及一些如我之人可能会走捷径越过大山,故建议朋友们亲眼去看一看这匹“骆驼”是怎样舞动它的大躯的。)
二。结构的蒙太奇手法,使得小说情节波澜的演进井然有序,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繁闪而不杂乱。
三。语言极富时代特色,朴实自然中不乏睿智的调侃与幽默之语。
此条要举例说明:
小说一开始,就用自然朴实的家常话,介绍了主人公“小波”的简历、身份、现状等。当说完小波的一个小心愿、小打算:“想攒些钱在郊区买个二手房子,然后交个女朋友,结婚,家里人都催呢。”之后,作者以“我”的观察者身份说:“计划。生活需要计划吗?。。。。。。我只知道,做人需要原则,生活充满变化。”
其他的例子请去看“《爱情骆驼》里的风言疯语”。
四。通过细节描写,渗透情节信息。
如当写到小波和他的恋人(他自认为“老婆”)大华商议登记结婚,并进入筹备阶段时,有这样几个细节:
1。“夜里,华总想个老师,教着小波开动着幸福的马达,松离合,踩油门,挂挡。。。。。。”
此处描写叙事有一石二鸟之效:不直接传递和渲染情爱场面;又透露了大华在###方面的老成精到。同时印证“不纯洁的爱情”与“不幸福的结局”之间的逻辑关系。
2。小波胡思乱想了一些关于婚姻和爱情的问题,华做着回老家办理婚姻登记手续的准备,小波舍不得与华的短别,“就过去搂华的身子”,“华睁开眼睛,面如潮红,被子里伸出脚,按上灯的开关:来吧,我再让你淘气一回。”
这段细节中,华的一句话,一个“再”字,表明华已做好逃掉的准备,再让对方淘气一回,也就“拜拜”了。
3。当华登上的火车启动后,小波大声呼喊:“早点回来,到时给我打电话!!!!!!”这时,因火车的噪音,“华只看见小波的嘴在动,她坐了下去,没有再看他。”
华实际上在想:还有必要再演戏吗?我已经完成了一次欺骗。
其他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