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1/4 页)
作品:江湖奇侠传
作者:平江不肖生
内容简介:
《江湖奇侠传》以近代史上确有其事的湖南平江、浏阳两县县民争夺赵家坪为经,以昆仑、崆峒可两派弟子分别助拳为纬,并融入清末四大奇案之一的“张纹祥刺马”,牵引出两大武林门派的恩怨情仇。
《江湖奇侠传》写于二十年代初,被视为近代武侠小说的先驱,有些人甚至认为它是中国第一部正宗的武侠小说。
众多武侠经典影片以此为蓝本,改编成剧本。其中胡蝶主演的《火烧红莲寺》,曾红极一时,备受推崇。二OO七年底热播的《投名状》,更成为武侠片经典之作。
作者简介:
上世纪二十年代,通俗文坛两大巨子“南向北赵”,打破了中国文坛鸳鸯蝴蝶派小说一统天下的局面,开创了武侠小说,成为侠坛魁首。其中“南向”,即本书的作者平江不肖生。
平江不肖生(1889…1957),本名向恺然,湖南平江人。从小喜好文学、武术,两者均有深厚造诣。曾两度赴日本留学,留学期间,在武术方面喜与日本柔术家、剑术家交往,切磋功夫。回国后曾参加过反袁运动和火革命。一九三二年回湖南创办国术训练所和国术俱乐部,是现代著名的武术活动家。他的武术理论功底也很深厚,著有《拳术见闻录》《拳术传薪录》《拳师言行录》《拳经讲义》等。
平江不肖生的文学生涯始于日本留学期间,他目睹了留学生中形形色色的丑恶现象,遂写成清末谴责小说《留东外史》。一九二二年,应世界书局之约,他开始专心从事武侠创作。武侠处女作《江湖奇侠传》一炮打响,以此奠定了他在现代武侠文学中的地位。平江不肖生的作品,受湖南民俗影响,将写实与神怪相结合,又善于编故事,因此很有看头。他奠定的现代武侠小说的基础,尤其是江湖与武林迷幻离奇的结合,开启了和旧侠客传奇大为不同的新面目。
平江不肖生一生著有武侠小说十二部,分别是《江湖奇侠传》《近代侠义英雄传》《江湖大侠传》《江湖小侠传》《江湖异人传》《现代奇人传》《半夜飞头记》《猎人偶记》《江湖怪异传》《烟花女侠》《双雏记》《艳塔记》。
正文
原序 赵苕狂
我少时读太史公之游侠传,末尝不眉飞色舞,呼取大白相赏也。及长,又读琴南翁所译之髯刺客传,又末尝不眉飞色舞,呼大白而相赏也。自后,饥来驱我,行役四方,遂废读书之乐。
即偶有所读,强半又为风怀渺之词、儿女绮丽之作,欲求能鼓荡我心、激励我志,如彼游侠传、髯刺客传二书者,迄末可得也。
兹者,佣书海上,世界书局主人沈君忽以不肖生所着之相示:则巨干盘空,奇枝四茁,豪情侠态,跃跃纸上,固可与前之二书,鼎足而三也。不禁色然而喜,跃然而兴;而前日读书之乐,不啻复一温之目前矣。所可慨者。则前此我方在血气末定之时,跳踉叫嚣,窃欲取书中人以自况:今则中年哀乐,壮气全消,不复有此豪情矣。
斯可哀耳!
至此书措词之妙,运笔之奇,结构之情严,布局之老当,固为不肖生之能事。凡爱读不肖生文字者,类能言之。且每章之末。复有施子济群为之加评;朗若列眉,固不待余之词费矣。
是为序。
民国十二年暮春苕狂书于海上之忆凤楼
第一回 装乞丐童子寻师 起宝塔深山遇侠
从长沙小吴门出城,向东走去,一过了苦竹坳,便远远的望见一座高山,直耸云表。山巅上一棵白果树,十二个人牵手包围,还差二尺来宽不能相接;粗枝密叶,树下可摆二十桌酒席,席上的人,不至有一个被太阳晒。因为这树的位置,在山巅最高处;所以在五六十里以外的人,都能看见它和伞扒一般,遮蔽了那山顶。那山横跨长沙、湘阴两县,长只六十余里,高倒有三十余里。从湘阴那方面上山,虽远几里路,然山势稍缓,走的不大吃力;从长沙这方面上去,就是岩峻削,不是精力极壮的人,决没有能上去的!长沙、湘阴两县的人,都呼那山为隐居山。故老相传说:那山在清初,很有几个明朝遗老隐居在里面;遂称为隐居山。
这隐居山底下,有一个姓柳名大成的,原是个读书人。只因读过了四十多岁。尚不曾捞得一个秀才;家里又有不少的租遗产业,父母都亡故了,便懒得再去那矮屋里受罪。他夫人陈氏,容貌既端庄,性情又贤淑,因此伉俪极为相得。中年才得一子,就取名一个迟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