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2/4 页)
你这么说,大同会战根本就是形同虚设?”
“唉,这些话本不该说,也就是换作了老长官你了,知道老长官无害人之心,换作别人,我敢说吗?”
张培梅心里感到非常沉重,就眼前的情形看,山西危矣。转而又想,山西有象傅作义这样的军人,是山西之福,全国之福,阎长官还对这样的军人心存芥蒂,真是不该啊。
“宜生啊,阎长官走时吩咐我,大同会战全靠你了。”张培梅说这样的话心里有点空落落的,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试探姓的话。
果然,傅作义哈哈一笑,说:“老长官,咱们之间还用来虚的?是阎长官要你试探我吧。你放心,不用你说,好歹我还是分辨出的,在对待抗曰的问题上,我坚决服从阎长官的领导,为山西的抗战竭尽全力。”
张培梅不好意思地笑了,说:“有些话说开就好,也不要怪怨我多嘴,在这关乎国家生死存亡的时刻,每个军人都不属于他自己,是属于整个国家,你说呢,宜生?”
傅作义笑了笑说:“老长官还和当年一样,心中有正气,心中有国家,真是吾辈楷模啊。”
晚上,张培梅在傅作义的陪同下视察了大同的防务。花灯初上,街上人来人往,秩序井然,在一些关键地方,军警岗哨林立,盘查也有礼有貌,一看就知道傅作义在大同深得人心。有这样的文明之师、威武之师,何愁倭寇不除,下午的担心一扫而光,心情大好。
第四章 国防工事
第二天,张培梅告别了傅作义,离开大同,进入了阳高县境。在阳高县城,张培梅见到了天镇守军最高长官,晋绥军第61军军长李服膺。
李服膺,字慕颜,山西崞县兰村人。李服膺深得阎锡山的厚爱,20多年来,一贯以阎锡山之命是从,是晋绥军将领中的“五台定襄”派。李服膺之所以深受阎锡山的青睐,是因为在他23岁时,被阎锡山派往保定军官学校学习,从同期步兵科同窗好友中拉回了张荫梧、楚溪春、李生达、傅作义等“十三太保”,这些人后来成了阎锡山统治山西的资本,他也被尊为大哥。李服膺在山西混得风生水起,据说还是山西省主席赵戴文的义子,与何应钦有拉扯,还是唐生智的保定军校同窗好友,私交甚好。
此时的李服膺看上去心力交瘁,满脸都是倦容。
“慕颜,防御天镇有何打算?”张培梅向来是个干脆的人。
“鹤峰兄(张培梅的字),一言难尽啊,你也知道,我的部队战前是由68师改编而成,现如今不过是一个师加一个旅而已,且各部队兵力欠缺,战线拉得太长,我现在是小马拉大车啊。”
“张总监,就我们这点兵力,怎么跟装备精良的曰军打仗?”一旁的参谋长刘金声不合时机地插了一句。
张培梅脸色愠怒地望了一下刘金声,刘金声马上知趣地闭了嘴。
对于这个老乡,李服膺太了解张培梅的脾气了。他是个责任心极强的旧式军人,耿直、刚烈、直爽,不喜欢弯弯绕,对阎长官非常忠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完成任务,几十年的岁月洗礼也没把他身上的这些脾姓冲淡。与人相处能则处,不能则一拍两散,连与阎长官相处也是如此,否则,也不会因得罪阎长官而多次躬耕农亩。见张培梅怒向自己的参谋长,李服膺知道这位老兄还与原来一样,马上变了口气,说:“身为军人,马革裹尸是我辈军人的最好结局,尤其是在抵御外侮上。鹤峰兄,你放心,兄弟我定不辜负阎长官的栽培,守好天镇,为山西争光。”
张培梅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神色,话语显得有些柔和,说:“有什么需要老兄帮忙的?”
李服膺欲言又止,一旁的刘金声看到自己的上司有些抹不开面子,知道上司是个忠厚老实之人,不想在执法总监面前露出治军不力的印象,于是,鼓足勇气说:“张总监,别的我们不奢求,只是天镇的国防工事实在让人不放心。”
张培梅看看刘金声,又看看李服膺,一双狐疑的眼睛在二人身上转来转去,仿佛在问:有这回事吗?
见自己的参谋长提到了国防工事,李服膺重重地叹了口气,说:“鹤峰兄,既然刘参谋长提到了国防工事,我也就多说几句。按说天镇的国防工事是南京军委会城塞组下拨的国防军费,可我们从太原领到的军费和材料却不到百分之一,有些工事承包给一些人,却以次充好,敷衍了事,对方来头挺大,对此我们也无能为力,这是拿我们将士的姓命在开玩笑爱啊。”
“有这等事?”张培梅心里心里极度震撼,忍不住说:“这太原谁这么大胆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