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2/4 页)
是,嘿!”记得不能和老爸顶嘴,张国栋发现自己说的有点溜嘴了,马上拍了一记马屁。
大姨和姨夫和二老一聊,聊的都是家乡的事,再不就是子女们,老妈叶翠华听着很羡慕的,大姨家的子女都比张国栋他们大,都成家立业了,孙子孙女也有了,条件比七八年前要好上许多。
到下午吃饭,张国栋抽空进了趟桃源,从里面摘了几颗西红柿和几个大头青辣椒出来,虽说卖菜卖了一周了,但自己还没吃过呢,今天就尝尝鲜。
叶翠华姐妹在忙着做饭,看张国栋拿着西红柿和大头青辣椒上楼,疑惑道:“国栋,西红柿和青辣椒不都有吗,怎么又买了些?”
这可不一样!张国栋说道:“妈,这两样可和一般的西红柿、青辣椒不一样的,价钱上贵了一倍,听说很好吃,大姨和姨夫今天好不容易来一趟,今天咱也尝尝这味道!”
果然,在饭桌上,不仅大姨和姨夫吃着西红柿鸡蛋及肉丝青椒赞不绝口,连老爸张正荣也惊讶道:“这两个菜做的不错!手艺大有长进啊?”
他还以为老妈叶翠华的厨艺大进,但换了其他菜,吃着却感觉一般了,不由咦了声,显然很疑惑。
叶翠华也不解释,狠狠得瞪了儿子一眼。这小子,哪买的菜,害得老娘出丑,不过,这菜吃着的确不同。
“国栋,这应该是你买回来的菜吧?”大姨出声问道。
张国栋恩了一声,算是买得吧?毕竟种子钱也是钱嘛。
“我们住的那边有卖的没?多少钱一斤?”大姨对这好吃的西红柿和大头青辣椒上心了。
“西红柿六块一斤,大头青辣椒八块一斤——”张国栋嘴里嚼着大米饭,含糊说道。这是外面卖的价格,是有点贵。
“太贵了,比外面卖的贵一倍啊,哎,吃不起!”大姨一听,顿时没兴趣了。一个月收入才两千出头,还是老两口的,这一顿饭就吃掉十几块,而且只是这西红柿和大头青辣椒两样,肉疼的不得了。
叶翠华也道:“好吃是好吃,不过就是太贵了,吃土豆的话能买好**斤了,我看啊,还是土豆丝划算!”
张国栋大汗。
其实老妈持家有道,精打细算的,相反的,老爸则不管家事,但偏偏又一辈子紧巴巴的过来了。
张正荣和姨夫两个男人则一声不吭的吃饭。这方面,他们似乎有相同点,这家啊,还得靠女人来把持。
吃过饭后,大姨和姨夫起身要回家,张国栋送去了公交车站上了车,临末,他看着老妈拉着大姨的手嘀嘀咕咕在手什么,不时扫张国栋一眼。
张国栋看这架势哪还能不明白?老妈肯定又在唠叨给他找对象了。按她的想法,如果能找个当地的独生女家庭,房子有了,户口也有了,更省心,张国栋想想也汗,老妈这招够厉害,釜底抽薪啊,一举两得。
( )
第七章 女警房东(求推荐)
十二月四号,天气更冷了,地上雪也不消融,行路也难。
距离大姨和姨夫的拜访过去了一周时间,张国栋每天的事情基本都是直线,家、市场,就这两地,连上网的工夫都省了。更谈不是少的可怜的与同学朋友们的联系了,他们的联系,目前只限于网络。
事业有了盼头,但张国栋最缺的还是钱,有了八千块,他就想要八万,争取弄个好位置的门面店,连生活和店都在一起。但开店,尤其在繁华地段,那租金却是很高的,而且门面不好找。
人家市政府都有详细的规划,而且那城管什么的也不会让你到处摆,这事还挺麻烦的。当然,如果你舍得投资,那就另说。一下砸个几万,开个正规门面店,比每天蹬上人力三轮受寒受冻的要舒服得多。
“这村子要拆迁了,哎,得重新找个房子了!”最近有人在谈论此话题。
“可不是,村委会有消息了,赶在二十号前村里要停水停电了!”
这天‘送完’菜回来,城中村街道上有人在谈这村子年前要拆迁的话题。其实前几天似乎听老爸老妈说起过,老乡的烤饼店估计也开不下去了,村子一拆迁,他们的生意就得大受影响。
听着消息一传,似乎传的越来越邪乎,更多的人都知道了。
张国栋听罢心里也对这些开发商不满,一群惟利是图的混蛋,这都下雪要到年底了,却逼着大伙挪地方。网络和电视上经常看到开发商与房主之间的矛盾曝光,张国栋是了解一二的,这是某些人利益勾结的结果。
政府将地一圈,就交给开发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