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部分(第3/4 页)
守的时候,出手那么狠辣,丝毫不讲情面;存了这样的心思,有什么干不出来?
“济南有鼿氏,宗人三百余家,豪猾,二千石莫能制,”
与长兄不同,隆虑侯陈蟜对吏治的关注明显多于人情,对郅都大加激赏:“于是……上乃拜都为济南太守。至,则族灭鼿氏首恶,余皆股栗。居岁余,郡中不拾遗。”
‘不拾遗?’
阿娇想了想,发觉不太能想象整个郡□□市都不拾遗的画面——这样的景象似乎只存在与传说中,比如儒生们没完没了念叨的上古三代之治。
阿娇翁主直接把想法说了出来:“不拾遗?儒家之三代之治?”
“何出此言??”
没等二公子陈蟜发言,长公子陈须就抢先吐槽了——哪有那么好的事啊?就凭一个郅都?!
事实上,那段时间济南治安变得的爆好,主要是因为济南当地的世家和豪门谁都不想撞到酷吏的刀锋上去,所以大伙儿投亲的投亲,靠友的靠友,都去外地躲灾去了。
另外,在市井里混饭吃的流氓地痞们是最惯于看风头的,见上层都躲避了,自然知道收敛。
——综合起来,济南的市面能不平静才怪!
“如此呀,”娇娇翁主恍然大悟,
怪不得去年开始,长安贵女圈多出了好些生面孔,说起来都是东边藩国的世家女子,以济南和济南附近为主;她还在纳闷呢,敢情都是随父兄来京城避祸的呀!
二公子陈蟜却在此时拍起了巴掌,很有点幸灾乐祸的意味:“旁十余郡守,畏都……如大府。哈哈!”
大公子陈须却没有弟弟的好心情,眉头皱得都快能夹死蚊子了——真不知道皇帝舅舅把这样的酷吏安排来京城是什么意思?
陈二公子好象忘记自己的立场了,还在那里津津乐道呢:“都独先严酷,致行法不避贵戚,列侯宗室见都侧目而视,号曰‘苍鹰’!”
刘姱王主与丈夫心心相印,也露出担忧的神色,看向小叔子:“二叔……中尉者,掌徼巡京师呐!”
郅都在济南,济南豪门到京城逃难。
现在郅都来长安了,还是直接掌握京师武装的现管官,那他们这帮子京城贵族豪门可该怎么办??!
听了侄女的话,连长公主都不禁皱了一下眉。
但陈蟜二公子乐观着呢,呵呵笑着对馆陶长公主刘嫖眨眨眼睛,宽慰道:“阿母,阿母,不避贵戚,不避‘贵戚’!”
估计,还是窦家那事。皇帝表面不说,其实心里已经恼了,所以才从外地调来这只苍鹰,好好整顿一下京师的外戚宗室。
长公主和旁边的丈夫交换了一下眼色,默默点头。
可能性很大!
说起来,长安城的这帮宗亲贵戚也的确该认认真真整肃一番了。自吴楚内战结束后,各世家对族人的管治都有失松懈,是是非非层出不穷——窦家最近的案子,不过是浮出冰山的一角而已。
可以想见,大汉的都城长安很快就要不太平了。
馆陶长公主突然笑了笑,
然后,以满是欣慰的神情看着屋子里的儿女:“无忧,无忧,苍鹰……与吾家何干?”
她家人口少,她家都是好孩子!
能惹事的都安分,就算有不安分的,也还在肚子里没出来(栾瑛),或者还在摇篮里内宅里没长大呢(刘静孟姜的儿女)!
一家人都乐了,
喝酒的喝酒,吃菜的吃菜,照顾宠物的照顾宠物,琢磨首饰的琢磨首饰……
。。。
“禀告长公主!”
餐室虚掩的门外,长公主家的内总管哈着腰,自己给自己通报。
馆陶长公主见丈夫的酒具快空了,亲手提起银执壶,往羽觞里续满,头都没抬地问:“何事?”
内总管往屋子里张了张,偷偷摸把汗,继续深深地鞠躬:“禀告长公主,中尉府来人!”
中尉??
中尉府!!
苍鹰的中尉府!!!
酒杯一抖;筷子,停在半空中!
“何?!”
馆陶长公主惊跳起来,厉声让管家进来说清楚。
内管事一脸无奈,勾着腰,跨过门槛,钻进珠帘……最后,停在两层纱帘外,隔着帘幕向内通报:郅中尉派人来了。
才刚到。
人他认识,的确是中尉府的属官,不是冒牌货;而且,还带着公文呢,公文他也亲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