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2/4 页)
先曾经助纣为虐,周朝开国之后他们又曾参加过叛乱,按理说这都是十恶不赦的罪,为什么到了周孝王这一代,周朝高层突然对秦人开始示好了呢?难道是周朝统治者变得宽宏大量了吗?
不是。凡事无利不起早,政治上的事亦是如此。
原来这时候的周王朝,已经堕入了王朝腐败定律的下滑轨道,实力大大衰弱。它在国家体制上实行的是诸侯分封制,用这种制度来统治庞大的国家,本身就有问题,时间一长,某些有兵、有赋税收入的诸侯渐渐坐大,就不听招呼了。在外部,化外之民的氏族也羽翼丰满,不断蚕食周王朝的土地,袭扰内地。周王朝夹在内外两股不安定势力之间,深以为苦。
而秦人长时间生活在边疆的戎狄之中,与戎狄的关系很密切,他们不仅能保卫周朝西部的安全,还使桀骜不驯的西戎来服,在实质上,成了周王朝在西部的边防民兵。
秦人在西部建立起的巨大声望,使周孝王刮目相看。起初,他想把养马有功的非子作为大骆的嫡传后代,也就是让非子成为赵氏的正宗,这样,让非子心存感激,就会更好地保卫边疆。要真是这样的话,后来春秋战国的历史,恐怕就要改写了。
这时候,诸侯之一的申侯出来说了话。这位申侯,是大骆的老丈人,他把女儿嫁给了大骆,生了嫡子成,乃是赵氏正宗的继承人。如果周孝王的计划实施,申侯的外孙就做不成赵氏的老大了。
于是申侯出来劝阻周孝王,他用了一个委婉的办法,先向孝王介绍了秦人在西部的作用,又表功说:我是深谋远虑,才把女儿嫁给大骆的,我们两家联姻后,连西戎也惧怕我们周朝的实力,前来归服。因此大王您要谨慎考虑,不要轻易变动赵氏的继承权。
申侯的这一番劝说,目的当然是为他的女儿及外孙打算,不过却使周孝王改变了原有设想,做出了正确的决策。
周孝王还不昏庸,他知道,要想让秦人给中央卖命,“必也正名乎”,于是就正式赏给了秦人封地和名号。
周王朝调整了对秦人的策略,秦人也就紧紧地抓住了机会,从牧马知青一跃而升为周王朝正牌的边防军。
大秦的赳赳武士,从此就开始奉周天子之命,骑着马儿保边疆。“秦”字黑穗旗所到之处,猎猎生风,桀骜不驯的西戎人纷纷归附或走避。秦人的首领,从此也就有了更宏大的志向。他们可能对未来发展的预测还很模糊,但一心想做大、做大再做大的冲动,是没有问题的。
第二章诸侯能做到的,我们就一定能(1)
秦人首领所做的,是历史上所有聪明诸侯或权臣玩的权力魔术——利用天子的声威去压服异己,然后回过头来向天子邀功请赏。对上和对下,都不断捞好处,渐渐增强自己的势力。
他们知道,当势力增长到了某一个节点,事情就要发生变化。
站在西部的苍天大地间,秦人终于可以舒口气了。从最早的老祖宗女修起,到非子这一代,史书上记载的一共是18代,其间年头有多少,已不可考了。三起三落的命运,使这个族群经得起冰火两重天的考验。
非子之后,又传了两代(秦侯、秦公伯),然后,秦之权柄传到了秦仲的手里。秦仲在位的时间有23年。在他的首领生涯中,秦人的命运又经历了一次较大的起伏。
秦仲一向对周朝的礼乐制度十分倾慕;而他对周王室的恭顺,也得到了周天子的回报。
他即位后的第三年,正是周厉王时代。厉王暴虐无道,惹怒了一些诸侯,诸侯起来造反。境外的西戎受到鼓动,在西边也跟着暴乱,击溃了犬丘和秦人的大骆家族。
周宣王即位后,就任命秦仲为大夫,派他前去讨伐不老实的西戎。
这是秦人在周王朝第一次被封爵,荣耀无比。不过这一来,西戎也看清楚了,这个与他们平日关系还不错的秦族,原来是周王室的卧底。西戎人头脑简单,非友即敌,立刻就和秦人翻了脸。
西戎首领集结了自己的全部兵马,猛攻这个新出炉的周朝大夫,在阵中杀死了秦仲,兵锋直抵周朝的腹地。
周王室在顷刻间就面临崩溃的危险,秦人再英勇,凭一己之力,也挡不住滚滚而来的西戎精锐。周宣王手忙脚乱,在仓促中召来秦仲的五个儿子,派他们去抵挡。
秦仲的五子中,长兄是庄公。周宣王把临时集结起来的7000兵员交给庄公,让他们哥儿五个带队去组织反击。
五兄弟绝地求生,浴血搏杀,终于赶跑了西戎军队。周宣王大喜,封秦庄公为西陲大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