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1/4 页)
也不亚于齐桓、晋文。
他扫灭12个戎国部落(另有一说是20个),其一生的事业达到辉煌顶点。但正如他所忧心的,“日月逾迈”,老天给他的时光不多了。当年朝气蓬勃的小伙子,经过39年的奋斗,已垂垂老矣。
就在荡平西戎两年之后,秦穆公的生命终于走到了终点。
第八章“穆公霸业”成为百年梦魂(1)
秦穆公成为老秦人永远怀念的一代英主。
除了尚武精神之外,秦穆公的胸怀气度,也是他成为霸主的缘由。
在他的统治时代,秦国人才济济,文武兼备。他敞开大门接纳山东士子的气度,成为后代人追慕的榜样。在几百年后李斯着名的《谏逐客书》中,还特别提到了秦穆公的阔大胸襟。
孔子对秦穆公的用人之道也有相当高的评价。孔子30岁那年,齐景公与晏婴到鲁国见到孔子,齐景公问孔子:“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
不想孔子说出了一番惊世骇俗的话来:“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羖,爵之大夫,起累绁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按:指百里奚事)。以此取之,虽王可也,其霸小矣。”(见《史记》)
在未展抱负的孔子心目中,像秦穆公这样虚心接纳人才的君主,即使为天下之王,也不为过;当个霸主,是小事一桩。
秦穆公去世之后,就葬在雍城。史载,为他殉葬的活人就有177人之多!
这是在他身后引起极大争议的一件事。
生殉是上古时代一个极为恐怖的风俗,在西周和春秋战国时相当盛行。按照古人的观点,殉葬是为了“事死如事生”,被活埋的不仅有奴隶、仆佣,还有近臣。后来战国时代的墨子曾经说过:“天子杀殉,多者数百,寡者数十;将军大夫杀殉,多者数十,寡者数人。”(《墨子·节葬》)
被作为殉葬的男子,身体可以伸展;女子则弯腰佝偻,要遵守在阳间就有的等级。
为秦穆公的殉葬人数,远远超过为秦武公殉葬的66人,确实令人震恐。
在为穆公殉葬的人中,有秦国着名的贤臣子车氏的三个儿子:奄息、仲行、鍼虎。这三人,在民间的口碑很好,被公认为是有才干的人。他们死了,秦人为之悲伤,有人写了《黄鸟》一诗,以抒幽愤: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这意思是说:他们走近墓穴的时候,因濒死而战栗不止。苍天啊,为何要灭掉我们的大好人呢?如果能赎回这几位好人,我就是死一百次也不悔啊!
秦国的这个生殉制度很野蛮,但秦人的心地也很淳朴,发而为诗,竟是如此之真挚!
当时就有有识之士,对秦穆公临死前的这个决策颇有非议,并以此看出,秦国只要还是如此野蛮,就不可能再有力量去东征了。
但也有人说,事情不是这样。有一次秦穆公与近臣喝酒,酒酣耳热之际,穆公说:“我辈生同此乐,死亦共此哀吧!”奄息等人欣然从命。到穆公死时,他们都自愿跟着死,并非强迫。
总之,秦穆公是带着他的辉煌与阴影,永远地去了。
从他身后,到春秋末期,又经历了七代君主,是为康公、共公、桓公、景公、哀公、惠公和悼公,共有144年。
这144年中,秦国每况愈下,虽然也有君主参与中原争霸,但作为始终不大,国内更是君臣秩序混乱,“兵弱而主卑”。秦国,又重新沦为被山东各国鄙视的“夷狄之邦”。
据说,收入今本《诗经·国风·秦风》里的《晨风》一篇,就是后人怀念穆公,讽刺康公“弃其贤臣”的诗。
伟人既逝,这个国家注定了将要黯淡百年。
崤山的阴影,还没有完全散去。
“穆公霸业”成为百年梦魂
曾有大历史学家对秦穆公作评价,说:“秦人异日统一之基,实自穆公建之,此不可不知者也。”(马非百《秦史集(上)》)
这话说得对,穆公实是老秦人命运的关键人物。
在穆公之前,虽已有百年的酝酿,但秦国终究是西陲小国,而秦穆公之后,又有两百年的委靡不振,若非中间有秦穆公的一飞冲天,秦国的后人未见能以“穆公霸业”为蓝本再图崛起。
如此的话,可能从春秋至战国,秦国都只能是西陲小国。在我们今天的华夏,也就很难再找到关于它的影子了。
正因为有了秦穆公,我们华夏的文化构架,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