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1/4 页)
�杼逵υ硕���⑼沉焓�炒锴�曛�谩�
第四,文言文作为特殊的书面语言,可与日常用语长期分离而保持官方语言的地位,这就发生了文学在文言和白话两个不同的轨道上运行、内容与形式皆有巨大的差异的现象。
……”
风轻的声音抑扬顿挫,甜润优美,一些最枯燥的词语在她的口中讲出来,仿佛都带着几分魔力,令人情不自禁的喜欢上她所说的话,渐渐沉浸其中,享受听觉的快乐。
最后,风轻在说完自己的答案之时,恰好走到孟凡阳的身边,她站住脚步,微微低头,看着这个骄傲的男孩子,轻声问道:“孟同学,我的回答,你还满意吗?”
“呃,老师的回答很精彩。”孟凡阳此时真是叹服的很,原本只以为,这个女人只是某个武校走出来的功夫高手,不想却还有这样的才识。
“老师,你会吟诗作对吗?”周密雨看风轻的目光近乎崇拜,为什么同样的话,在这个老师的嘴里说出来,就跟那些死气沉沉的老师不一样呢?
“没试过,不过古代私塾里学对对子的那套《声韵启蒙》我小时候倒是读过。若是你们出的题不是很难得话,我想我还能应付。”风轻依然淡淡的笑,周密雨发现,这位老师自从出现到现在,脸上的笑容始终如一,淡淡的,很安静,不张扬,亦不卑微。
“《声韵启蒙》?老师,您小时候在什么地方上学?现在哪个学校还教这样的课程?”
“我小时候?跟着家师在山野丛林中读书,没有你们这么优渥的条件。说实话——我有些羡慕你们。但只是羡慕你们的学习条件。”风轻转头,轻笑着看着发问的这个女生,一张看上去很干净的脸,但这女生的眼神却顾盼流转,十分的机灵,一定也是个难缠的主儿。
“老师莫不是上的私塾吧?”立刻有同学在一边起哄。
“差不多。”风轻抬头看着窗户外边白花花的太阳,心中叹息,还是师门好,像这种炽热的阳光,走出去怕不要把人给烤糊了?
“哦——”
“哈——”
“吼吼——”
教室里立刻传来一阵哄笑——原来这个语文老师,乃是从私塾里走出来的教书先生!
而孟凡阳则对风轻的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众人都哄笑的时候,他却毅然站起身来,对风轻礼貌的问道:“老师,我还有个问题。”
“请讲。”风轻把目光从窗外收回来,落在孟凡阳的身上。今天,这孩子穿了一件纯白的T恤,淡蓝色牛仔裤,棕色休闲牛皮腰带。看上去很清爽,也很文静。
“请问老师,您是怎么看待儒家思想的?”孟凡阳曾经和不少人讨论过这样的问题,但一直都很遗憾,这个班级包括这个学校的老师,都没能给他一个满意的答案。事实上,在这个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的年代,关于儒家思想,早就成了人们遗忘的旧梦而已,甚至很多人一提及这些,便会摆出一股不屑的表情——儒家思想,不就是封建思想吗?都什么社会了,还谈这些?年轻人,学点有用的东西吧!
“春秋时期,百家争鸣。华夏文明史上,出现了诸子百家。儒家,作为其中的一个学说流派,能够在华夏文明几千年中一直处于主流地位,应该说,她是一门极其深广博大的学问。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影响中国的民族性格和文化思想:其一,是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核心的入世思想;其二,是以“仁、义、礼、智、信”为标准的道德观念;其三,是以“天、地、君、亲、师”为次序的伦理观念;其四,是以“允执其中”为规范的中庸哲学。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诗文以教化为功用的中国文学在内容上偏重于政治主题和伦理道德主题。将文学视为政治的附庸和说教的倾向一直被当作一种无可非议的倾向。君臣的遇合、民生的苦乐、宦海的浮沉、战争的胜败、国家的兴亡、人生的聚散、纲常的秩序、伦理的向背等,一直是中国文学的主旋律,无论是诗歌、散文、小说还是戏曲,概莫能外……”
风轻侃侃而谈,屋子里的学生全都瞪大了眼睛。初时,孟凡阳还是一脸的平静,但听了几分钟之后,他的脸上便产生了敬重之意。
风轻所说的一些话,孟凡阳经常听爷爷说起,后来爷爷上了年纪,眼睛花了,精神不济,也很少唠叨这些了。可孟凡阳从小事听着爷爷的唠叨长大的,骨子里便带着对诸子百家华夏文明的一种深爱和崇尚。而他肚子里,当然也装着真本事。
一直以来,孟凡阳都是寂寞的,就像武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