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2/4 页)
候变暖的依据不仅是气温纪录,还包括海平面上升、冰川退缩等其他指标。
东英吉利大学副校长戴维斯说,即使没有该校气候研究中心的数据,科学界也会得出同样结论。他认为公布琼斯等人的邮件是“无理取闹”,目的是转移对各国政府采取紧急行动的关注。
英国气象局也宣布,准备公开发表用以分析“人类造成全球变暖”的历史数据,以证明人类排放温室气体造成了全球气候变暖。这些数据始自160年前,是从全世界1000多个气象观测站收集来的。
这引起了一次“全球气候变暖”怀疑论者的狂欢,美国智库竞争企业协会的全球变暖及国际环境政策主管迈伦?伊贝尔表示,这些来往的电子邮件是一桩“推翻全球变暖‘纸牌屋’的丑闻”。气候变暖的怀疑论者纷纷以“骗局”、“丑闻”等字眼来形容这些科学家的言论。
失去话语权的气候变暖怀疑论者自然穷追不舍,批评琼斯们的做法是科学法西斯主义,邮件证明他们的研究不可告人,“总有一天全球变暖论将被揭露为一场骗局”。在巨大舆论压力下,琼斯教授尽管事后还极力为自己和同仁辩护,但最终不得不宣布辞职。
“气候门”爆出后,一贯连篇累牍报道气候问题的英国主流媒体却显得非常冷淡,BBC甚至曾一度取消有关该事件的网络评论。
无论是变暖论者,还是怀疑论者,都需要舞台,都需要制造关注点,都需要支持者。在变暖论者牢牢掌握话语权的时代,怀疑派很想利用爆炸性的新闻来放大自己的声音。
对于怀疑派来说,在哥本哈根大会召开前,把这些东西曝光出来,显然是最好不过的时机,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而事实也证明他们的如意算盘打得很好,在对方阵营里引起了极大的混乱。
以前变暖派站在舞台中央,镁光灯都打在他们身上,反对派只能在角落里发出自己微弱的声音,而现在变暖派则不得不由攻转守,着急修补自己的理论。
矛头直指克格勃(1)
在“气候门”喧闹之余,人们不免关心是谁在背后捣鬼,这么有兴致和闲心来破坏欧洲开大party的好事。
显然,俄罗斯是这次“气候门”事件最大的嫌疑人。
如前所述,最先侵入“真实气候”的是来自于土耳其的IP,但这些材料链接的却是俄罗斯的服务器,第二次对外散布这些“黑材料”的又是俄罗斯的服务器。这些信息被其他网站转载后,很快在首次公布邮件的服务器上被删除,发布者有意掩盖自己的身份。
第二次公布的服务器的主人可谓来头不小,它属于托木斯克国立大学,这所大学是俄罗斯顶尖大学之一。在苏联时代,托木斯克市禁止外国人进入,该市拥有多家秘密军事设施和核燃料工厂,今天仍然受俄联邦安全局严密控制。
这些材料很容易让人们联想到克格勃,难免引起人们对克格勃的回忆和敬畏。
在人们的印象中,克格勃是一个被神化了的概念,和英国的007及美国的CIA一样,上天入地,无所不能。
克格勃已经离人们远去,但现任俄罗斯总理普京往日就是其中一员,给人们留下很多八卦的空间。
每年的12月20 日对俄罗斯来说都是一个特殊的纪念日,估计世界上其他国家都不太可能有,那就是“间谍日”。在间谍出身的普京刚就任俄罗斯总统后不久的2001 年12 月,他就曾经站出来发表过公开演说,勉励大家不必为克格勃的秘密工作历史难为情,而应为英雄们和他们的事业而骄傲。
或许再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俄罗斯这样有着非常传统的间谍文化。这不免引发人们诸多的回忆。
冷战中,克格勃策划了很多让人瞠目结舌的行动,如当年克格勃特工格尔施泰特的小组在戒备森严的联邦德国泽勒空军基地盗走了一枚长3米、重达公斤的响尾蛇导弹。其高难度并不亚于美国好莱坞的谍战大片。
20世纪60年代美国U2侦察机经常利用技术优势在苏联防空军够不到的高度飞行,侦察苏联境内目标。为了抗击美国侵略领空,苏联一方面加速发展新技术,另一方面派出特工对侦察机的高度计做了手脚导致飞行员误判高度,以为仍在安全高度活动其实却在苏联导弹射程之内; 结果被轻易击毁。这为苏联打破美国的高空优势立下了汗马功劳,也成为世界谍战史上一段不朽的传奇。
我们知道,作为英国气象局的重要客户,东英吉利大学计算机服务器的防护等级肯定不低,一般的小玩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