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部分(第2/4 页)
。那个挑酒的汉子,就是白日鼠白胜。怎么用药?原来挑上冈子来的,两桶都是好酒,七个人先吃了一桶,刘唐揭起桶盖,又兜了半瓢吃,故意要他们看着,为的是叫人死心塌地,然后吴用到松林里取出药来,抖在瓢里,装做走来饶他的酒吃,用瓢去兜酒,药就搅在酒里了;那白胜劈手夺来倾在桶里,蒙汗药就和在酒桶里了。这个计策,都是吴用安排的。这就叫做“智取生辰纲”。
杨志酒吃得少,醒得也快;爬了起来,尚且踉踉跄跄,捉脚不住;看那十四个人,口角流涎,都动弹不得。杨志愤恨地说:“你们抢了生辰纲去,教俺怎么回去见梁中书?……这一纸委状,可缴不得了。”当时就三把两把扯破了。“如今闪得俺有家难奔,有国难投,走到哪里去好?……不如就这冈子上寻死吧!”撩衣阔步,望着黄泥冈下就跳。〖黄泥冈不过是一个小土坡,又不是悬崖峭壁,怎么跳?〗正是:
断送落花三月雨,摧残杨柳九秋霜。
究竟杨志的性命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简评】
这一回书,写了杨志如何在梁中书面前领了押送生辰纲的任务,又如何被吴用设计在黄泥冈劫走的全过程。
吴用做军师不在行,却是个好编剧、好导演。“智取生辰纲”这场戏,不但演得有声有色,精彩非凡,而且天衣无缝,绝无破绽。相比之下,杨志就没有他聪明。
按照梁中书的想法,本打算“着落大名府差十辆太平车子,帐前派十个厢禁军,监押着车子;每辆车上各插一面黄旗,上写着‘献贺太师生辰纲’”的。如此招摇过市,杨志自然不认可,认为这是公开通知强盗:“生辰纲来也!”于是梁中书又改变了主意:“那就多派一些军校防护送去好了。”这时候杨志说了句实话:“恩相就是派一万人去也不济事:这厮们一听‘强人来了’,都是先走了的。”
杨志这话说得不错,在那个社会里,指望“当兵吃粮”的军汉会尽心尽力地保护“老爷”们的财产,实属奢望。
杨志是个久闯江湖的干将,他不是不知道一路上有强盗出没,因此把这次输送珍宝,装作是商人运货,自己则充当保镖的角色。但是一者事机不密,所有行动,都被别人看得清清楚楚(书中暗写,没说消息来源);二者杨志也还是不够聪明,如果把珍宝藏在大米或高粱里面,装作是贩运粮食的商人,悄悄儿坐船从黄河转洛水,被人发现的可能也许就会少一些。再退一步,就是改用马匹、骡子驮运,也比让军汉用肩膀挑要省力得多。至少像“奶公”这样身份、这样年纪的人,应该配一匹马或一顶轿子。不然,也不像“大老板”。此外,杨志这次丢失了生辰纲,跟他和军汉之间、和奶公虞候之间的矛盾日益上升都有直接关系。
烈日下肩挑重担、挥汗赶路的众军汉和手持藤条、一路催逼的杨志来到黄泥冈的时候,双方的矛盾实际上已经达到了顶点。在老江湖杨志的眼中,这里是强人出没的地方,但在筋疲力尽的军士眼中,这里却是休息歇凉的天堂。于是军士们罢工了:“一行十五人奔上冈子来,歇下担子,十四个人都去松林树下躺倒了。杨志说:‘这里是什么地方,你们敢在这里歇凉!起来,快走!’众军汉说:‘你就是把我剁做七八段,也是去不得了!’杨志拿起藤条,劈头劈脑打去。打得这个起来,那个躺倒,杨志也无可奈何。”
别以为军士们都是“无知之辈”,不知世道险恶。说到底,还是“事不关己”。即便真有强人来了,又怎么样?无非是扔下担子,发一声喊,四下逃散。大不了不当这个军士,不就成了么?即便被捉住了,跪地求饶,喊几声爷爷,命还是保得住的。
杨志和众士卒却不属于同一个阶层。他考虑的是如何让这次押运成功,好让自己在东京得一道“敕命”回来,从而图一个更好的出身。可是军士们有什么可图的?能歇就歇吧,有口酒喝就喝吧,即使累死累活把担子顺利挑到东京,又能怎么样?无非是回来以后,得一点儿小小的奖励,接着还会有别的劳役等着他们去干。这是利益上的不平等、分配上的不公平造成的对立。
。。
吴越评70回本水浒传 第十五回(6)
“智取生辰纲”之所以能够圆满成功,第一吴用计划周密,算无遗策;第二是白胜唱的那首山歌起了瓦解军心的妙用。“赤日炎炎似火烧,田中禾苗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这首歌谣曾经被许多评论家所称道,认为这是“突出社会不公、暗示阶级斗争”的好作品。在这里,“农夫”暗示一路不胜重负的军士,“王孙”则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