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部分(第2/4 页)
开邺城,九月进抵长安,就近密切注视汉中战局的发展。
建安二十四年(219)正月,刘备因在阳平关与夏侯渊对峙连年,毫无进展,便改变策略,从阳平南渡沔水(即汉水),顺着山势慢慢推进,在定军山一带扎下营来。定军山在今陕西勉县东南,两峰相峙,山上有平坂,是汉中西南的门户,如果失守,汉中就难保住了。夏侯渊率领诸将全力防守,在前沿阵地埋上削尖的树枝,围起鹿角,阻止敌军前进。刘备军乘夜将木栅烧掉,夏侯渊便让张郃守护东南的工事,自己率领不多的兵力守护南面的工事,并将被烧掉的木栅补上。
刘备向张郃发起进攻,张郃不敌,夏侯渊将自己所率领的兵力分出一半去支援张郃,兵力显得更为单薄。法正见时机已到,便建议刘备立即出击。这时在刘备身边的大将是老将黄忠。黄忠字汉升,南阳人,早年在刘表手下任中郎将,曹操攻占荆州,任他为裨将军。后投靠刘备,随从入蜀攻打刘璋,常身先士卒,登城陷阵,勇猛异常。刘备占据益州后,任他为讨虏将军。黄忠接到命令后,立即督率部属,击鼓呐喊,居高临下对曹军发起猛攻。曹军猝不及防,加之人数处于劣势,经过一番短兵相接的恶战,被打得大败,夏侯渊及曹操所任命的益州刺史赵颙被杀死。
主将被杀,曹军顿时陷入一片慌乱。督军杜袭和司马郭淮出面维持残局,决定由张郃暂时代理夏侯渊的职务。郭淮号令诸军说:
“张将军是国家名将,刘备非常怕他。现在情况紧急,非张将军站出来不可!”
张郃接受推荐,重新部属防务,诸将接受调遣,军心这才慢慢安定下来。
第二天,刘备打算渡过汉水进攻曹军。诸将认为自己人少,寡不敌众,想紧靠河边列阵。郭淮不同意,说:
“这是向敌人示弱,不是个好办法。不如在远离河岸的地方摆开阵势,将敌人引过来,等他们渡河渡到一半时展开攻击,这样一定可以打败敌人!”曹军按此意见摆开阵势,刘备果然犹豫起来,不敢贸然渡河。曹军就此坚守,示无还心,双方再次形成对峙局面。
郭淮等人将上述决定和部署报告曹操,曹操深表赞同,立即派来使者授予张郃以假节的权力。
曹操得知定军山失利的详情后,有意抬高法正,贬低刘备,说:
“我就知道刘备不可能有这样的谋略,肯定是别人教给他的。”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十六章争夺汉中(9)
就象将赤壁之败归结为“值有疫病,孤烧船自退”而“横使周瑜虚获此名”一样,发泄了自己的怨恨不满和不服输的情绪。另一方面,曹操对这次失利,特别是对夏侯渊的阵亡内心是非常痛苦的。
夏侯渊是曹操的亲信大将之一,一起起兵于谯,数十年来情同手足,恩宠特隆。两家还有姻亲关系,夏侯渊的妻子是曹操的姨妹,长子夏侯衡又娶了曹操弟弟海阳安侯的女儿。夏侯渊作战勇猛,行动迅速,常能出其不意战胜敌人,因此军中有“典军校尉夏侯渊,三日五百,六日一千”的说法。在平定关西的战斗中,夏侯渊屡建功勋,在关西一带建立了很高的威望,因此每当曹操接见羌、氐等族的首领时,只要夏侯渊在座,这些人竟都有恐惧之感。但夏侯渊也有毛病,常常恃勇轻敌,有勇无谋。曹操十分了解他的这个弱点,很不放心,经常告诫他说:
“做将领的应当有胆怯的时候,不能光凭自己的勇气一味蛮干。将领应当以勇为本,同时善于运用智谋。如果只知逞强恃勇,那不过是一个匹夫的对手罢了!”
但夏侯渊未能认真听取曹操的告诫,结果定军山一役,因恃勇轻敌而演出了一幕兵败身亡的惨剧,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夏侯渊死后不久,曹操下了一道《军策令》:
夏侯渊今月贼烧却鹿角。鹿角去本营十五里,渊将四百兵行鹿角,因使士补之。贼山上望见,从谷中卒出,渊使兵与斗,贼遂绕出其后,兵退而渊未至,甚可伤。渊本非能用兵也,军中呼为“白地将军”。为督帅尚不当亲战,况补鹿角乎!
“卒出”即突然冲出;“未至”,指夏侯渊战死;“白地将军”,指没有谋略的将军。通过对夏侯渊战败情况的略述,既表达了对夏侯渊的哀悼,也总结了夏侯渊所以战败的教训,对提高将领的指挥水平无疑具有启示意义。
夏侯渊死后,其长子夏侯衡承袭了他的爵位,夏侯衡的几个弟弟夏侯霸、夏侯威、夏侯惠、夏侯和后来也都被封为列侯。三子夏侯称,骁勇有父风,十六岁时,同夏侯渊一起外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