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第2/4 页)
古佛一尊、银万两,傅恒受佛却银。受降既,傅恒露布飞报大捷,并于次日班师还朝。
二月十五日,傅恒自大金川报捷奏摺飞递至京师,途中仅八天而已。因降旨通行晓谕曰:金川平定,莎罗奔、郎卡俯首就降,献捷班师。'25'
就在金川之役结束的第二年,传教士刘松龄在一封私人信件中写道:
四川发生了一个起义,也是上帝对皇帝的惩罚。他派了十万多满洲部队,目的是进攻这些上帝的子民,打败他们。但是这些起义者依靠很大的胆略把他们打败了,而且使他们伤亡很大。更大的羞辱则是所谓软弱的中国人,打败了最能打仗的满洲人。
在接下来的一段话里,他就说到关于战争结局的另一个“版本”:
皇帝失望了,决定撤回部队。底下的军官通过私下活动,跟敌人秘密对话,答应给他们很多钱,还派了人质,并给他们无限通商贸易的自由,这本来就是这次冲突发生的原因。要求他们表面上服从皇帝的权威,请求给予和平。这对起义者有利,他们足以自豪了。对皇帝则不是,为此皇帝在整个中国都被看不起。认为他是一个相当没有决心和胆怯的皇帝。虽然他自己希望老百姓会像对一个胜利者那样崇拜他。
这也许足以说明,在金川前线一切都可能发生,莎罗奔也许曾经“乞降”,不过,那也许是主动发起“谈判”,因为战争本来即不是他的目的,现在已经成为“两败俱伤”,继续下去对谁都没有好处,何况他面对的是一个庞大的“帝国”呢?'26'
* * *
'1' 参见高王凌《刘松龄笔下的乾隆十三年》,《清史研究》2008:3。
'2' 《清高宗实录》,卷三一三,参见郭成康《清通鉴》乾隆十三年卷(电子版,感谢郭成康的赠与)、郭成康编写《清史编年》第五卷(乾隆十三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3' 参见《清通鉴》乾隆十三年卷、《清史编年》第五卷。
'4' 《清高宗实录》,卷三二五。
'5' 傅恒,满洲镶黄旗人,姓富察氏。祖米思翰,户部尚书;父李荣保,察哈尔总管。孝贤皇后之弟。乾隆五年授蓝翎侍卫,七年总管内务府大臣,八年擢户部侍郎,十年军机处行走,十二年晋户部尚书、议政处行走,十三年领侍卫内大臣,协办大学士,《清史列传》卷二十《傅恒传》,参见《清通鉴》乾隆十三年卷、《清史编年》第五卷。
'6' 以金川现存战兵,各路止二万四千九百余名,故增拨西安、四川满洲驻防兵三千人,陕、甘、云、贵、湘、鄂绿营兵二万七千人,合之原拨在营官兵,以及东三省、京旗满洲兵五千名,再加上随役人等,“数几十万”,由总兵四员、副将五员、参将七员统领,《清高宗实录》,卷三二八;参见《清通鉴》乾隆十三年卷、《清史编年》第五卷。
'7' 以上见《清高宗实录》,卷三二八。
'8' 《清高宗实录》,卷三二九;班滚,即瞻对之土司,过去传言已被烧死,实则在逃。
'9' 以上《清高宗实录》,卷三二九。
'10' 《清高宗实录》,卷三三一。
'11' 参见高王凌“乾隆之治”(未刊文稿)。
'12' 《清高宗实录》,卷三二八。
'13' 《清高宗实录》,卷三三〇。
'14' 《清高宗实录》,卷三三一。
'15' 《清高宗实录》,卷三三〇。
'16' 《清高宗实录》,卷三二九。
'17' 《清高宗实录》,卷三三〇。
'18' 《清高宗实录》,卷三三一。
'19' 参见《清通鉴》乾隆十三年卷、《清史编年》第五卷。
'20' 《清高宗实录》,卷三三一。
'21' 参见《平定金川方略》,卷二二;《清史稿》,卷五一三,《土司二·四川》;《清高宗十全武功研究》,125—126页,《清通鉴》乾隆十三年卷、《清史编年》第五卷;岳钟琪亦曾奏及:“每打一碉一寨,大者,官兵带伤不下数百名,小者,不下百数十名,现今带伤官兵,每百名中竟有数十,且有身带四五处伤不等者”,《清高宗实录》,卷三二五。
'22' 参见《金川纪略》,《清通鉴》乾隆十三年卷、《清史编年》第五卷。
'23' 以上见《清高宗实录》,卷三三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