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部分(第1/4 页)
现在听到这晴天霹雳一样地诏书,居然是要自己去监李孟地军,要自己去辖制李孟,陈敏前些日子还保留的那一些矜持心防,这一刻瞬间坍塌,心里只是大骂,崇祯皇帝糊涂,要害死自己这样的无辜之人。
今天之所以来到这城外的校场,那是因为亲兵营的人直接是拿刀架在他脖子上,逼他过来的。
按说同为内监,见面之后总要先招呼客气一下,可战战兢兢的陈敏一心观察李孟等人的神色,跟钦差莫太监仅仅是打个招呼,这倒是让莫太监颇为的火大,心想你个陈敏成了镇守中官,虽然尊贵,可你前段日子品级还不如咱家,今日骤达,居然这般地目中无人,咱家回去一定要在各位内相面前给你上点眼药。
李孟对这圣旨上地内容无可无不可,只是要在这件事情借借力罢了,他和莫太监见礼之后,也就淡然的站在一边。
胶州营受阅领赏地一万五千名士兵,在一干人等走上木台的时候,就开始鱼贯的进入校场,列队台下。虽然心情激动,部队也不是按照原有建制调动来的,但是入伍以来的训练,还有挨的那些军棍,还是发挥了作用,这些新兵步伐整齐,列队丝毫不乱。李孟看来只是觉得手下们练兵还算尽心,却不成想那莫太监却是看的呆了,心中有喜有忧,喜的是这李总兵挖地皮的本领原来如此了得,居然在山东这么个破地方养了这许多的家丁,看来宦囊一定丰厚的紧,,看来自己这次传旨,好处有的拿了;忧的是,这李镇东,兵马如此雄壮,比那左平贼都不遑多让,要是跟左平贼一样飞扬跋扈,威福自用,那自己得放低点姿态,免得惹毛了他。
看着一切都已经是完备,就有人压低声音和钦差建议说,现在时辰正好,最好尽快宣旨颁赏。莫太监被这木台下的严整军阵震撼的不轻,原本就很忐忑的心情,变得更加的担心,听到说宣旨颁赏,连忙的答应了下来。看这山东兵马森然的模样,实在是让人不舒服。
一边有人唱礼,一边山东地文武百官都是跪了下去。校场上的士卒们本来也是要跪的,不过一来这些人太多,让他们都跪下,莫太监总觉得没这个胆量,二来木台比地面本就高许多,也就马虎过去了。
传旨地莫太监展开圣旨,尖利着嗓音大声的宣读,每说一句,还是和从前的规矩。下面的亲兵护卫,都是扯着嗓子把每一句话复述出去,由近及远,每段距离都布置着喊话的人。
在接旨之前。总要三呼万岁,这时候,校场上的气氛山呼海啸,极为的高涨,被李孟征召来当兵的这些士卒,都是农户出身,若不是当兵,甚至是连七八品的小官都未必能见到。
可今日,却能见到从前只是在戏文和评书里面出现地钦差,那种打扮的太监。在那里捧着圣旨宣读。实实在在的就在自己眼前。
朝廷眼中有我们,派钦差来褒奖我们,每个营的队伍中,除却把总和千总面无表情地看这眼前的这一切,下面的兵丁和小军官都是心潮澎湃,一腔忠君报国的心思越发的强烈,恨不得此时鞑虏流贼就在校场之外,除去这就决一死战,尽忠报国。
“……。左都督、山东总兵李孟。剿贼平乱有功。加镇东将军号,挂印佩剑……”
圣旨的宣读这句话一说完。下面不知道谁喊了一嗓子“大将军威武”,下面的各营都是跟着应合,每名士兵都是红着脸,大声的喊着“大将军威武”,在这场中的每一名武人都是李孟的嫡系。
不管方才有什么忠心爱国地念头,对李孟地崇拜和忠心也是实实在在的,李孟的光荣就是他们的光荣,李孟已经是镇东将军,挂印带剑的大将军,今后胶州营和山东兵马也会跟着步步高升。
眼下的胶州营,从书办、主簿到武将、士卒,甚至是商行的伙计,都是有种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心态,胶州营在,每个人的幸福,或许仅仅是温饱地生活就能持续,如果胶州营不在,那么一切都不复存在。
莫太监宣读完那句话之后,发现自己话语自己都听不到了,下面地军兵大声的呼喊声淹没了一切,这种兴高采烈,群情激奋地场面,莫太监还是第一次看到,心中也是觉得跟着很兴奋,自然不会去做什么扫兴的事情,含笑看着眼前这一切,等士兵们消停下来。
不过在木台上的人神色却各不相同,胶州营在老营的高级武官都是李孟带出来的军将,对大明的军制,特别是总兵再往上如何封赏,都是不太明白,对他们来说,自家大帅加了个镇东将军的名号,总归是好事,值得高兴,戏文里面那些名将,也都是有个什么将军号的嘛。
但在台上的文官,除却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