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部分(第3/4 页)
者。在俄国的“老布”中,小资产
阶级知识分子出身的虽然也不少,但自命经过十月革命的洗礼,已经无产阶级化了。而“无
产阶级”这个名称和一般所谓“阶级”观念是相当神秘的。由这种神秘观念的演化便产生了
俄国共产党人的自傲,也形成我们与他们之间的许多隔阂。
我们这些中国代表基本上多是赞成武装革命的,也佩服俄共组织的健全和革命后的若干
措施,但总觉得俄国革命有类于法国革命,过于依赖暴力,与中国的革命传统有些不合。中
国历史上的革命,都以“拯民于水火”,行“仁政”“布王道”等为标榜。中国革命者的观念
多在于革命后一反已往的暴政,与民更始,减粮免税,休养生息,以奠太平盛世的始基。而
俄国革命中的阶级斗争观念,却是无止境的斗争,推翻了这一批人,又反对那一批人。一场
斗争和内战未了,那一斗争和内战又继续起来。这使我们很有反感,认为破坏范围既广且深,
无穷无尽,总不能算是好事。
这些问题盘踞在我的心中,一时无法解答。我虽保持对俄国革命的同情态度,也曾充当
过俄国革命的卫道者,但自觉说不出为它辩护的强有力的理由。回国以后,我从未发表过有
关这方面的讲演或文章,其原因也就在此。同时其他代表回到国内以后,多对俄国情况不说
好话,甚至公然发表反对的言论。后来中国职工运动和革命势力发生若干分化,与这次会议
的中国代表对俄国实况发生不良印象这一点大有关系。
虽然如此,远东劳苦人民大会也有它的重大收获。经过这次大会,远东各国的代表与共
产国际首脑们的广泛接触,使亚洲革命的理想增加了若干具体的内容。在一般苏俄人民和各
国共产党看来,共产国际在远东已展开了实际活动,这无异是一帖兴奋剂,尤其战后欧洲各
国共产运动叠遭挫折,一时不易有所作为,苏俄本国也陷于岌岌可危的孤立状态中;如果能
发动十亿以上的亚洲人民起来反殖民主义,予各资本主义国家以打击,乃成为扭转共产革命
85/151
… Page 86…
《我的回忆》第一册
不利形势的一个新希望。
这次远东劳苦人民大会对远东各国的革命究竟发生了甚么影响,我不能一予以确切的说
明。单就中国革命运动来说,它的影响确是相当重大的。最主要之点是:这次会议在正式的
和非正式的商讨中,确定了中国革命的反帝国主义的性质,换句话说,反帝国主义被视为中
国革命的主要任务。
反对外国侵略的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本就继续不断,这是中国遭受外国压迫的自然归
趋。不过当时中国朝野上下的爱国心理并不一致,也还有一种盲目排外的顽固心理存在。即
一般爱国主义者和革命人物在意识上往往只是反对某一侵略事实或某一个侵略国家。在反对
的方法上,也只是利用民气来力争外交上的胜利,并没有发展到发动全国人民反对一切帝国
主义的侵略、并进而反对帝国主义的本身。
中国革命思想导源于自强的要求,但革命的目标始终是对内而不是直接对外,而且极力
避免对外。革命人物多以为如果内部革命成功,列强侵略是可以被遏止的。从辛亥革命到五
四运动也以对内为主。这次大会把帝国主义与中国的反动势力联结在一起。我们讨论的结果,
确认中国的反动势力只是外国帝国主义的工具。中国革命运动要能有成就,必须从反对帝国
主义下手。这一点认识,连国民党代表张秋白也宣称是大会的重要阐明。
中国共产党一向认为社会革命是它的主要任务,反对帝国主义的爱国运动只是一个附带
的要求。经过这次大会,确认了反对帝国主义是应该立刻开始的主要活动。我觉得在这个新
看法确立之后,中国共产党的政纲就易于规定了。“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的这种
理论,我们初时也还弄不请楚;在反帝国主义这个主题确定之后,我们才真正赞成“全世界
无产阶级与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